资讯

电解铝的价格周期及成本利润分析

|
1970年01月01日 08:00:00
|
25 浏览
|
  摘要  铝在金属品种中,产量仅次于钢铁,为世界第二大类金属,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其价格走势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全球经济周期与产业政策调整的复杂互动。作为铝系产业链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我们首先将通过梳理2002年以来沪铝价格的五轮周期性波动,分析其从"资源驱动"向"政策约束+技术革命"双轮驱动的范式转变,其中2016年供给侧改革与2020年新能源产业爆发成为两大关键转折点,推动铝从传统周期性波动向结构性增长转型。  电解铝的价格组成从大的分类来说主要就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本,一部分是利润。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成本是价格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作为生产制造企业,低于成本线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二部分我们主要聚焦于电解铝的成本结构解析,以得知其成本结构中对价格影响较大的部分,以进行后续的持续跟踪分析。对于电解铝的成本而言,占比最高的是氧化铝,其次是电力成本,这两类成本基本占到了电解铝成本的70%左右,也是影响电解铝成本的主要因素,再其次则是阳极成本、折旧及费用以及其他现金成本等。  近期电解铝单吨利润再度站上了4000元/吨,上一次是在2021年和2022年全球大放水下需求的增长所推动。在经历了去年氧化铝价格大幅攀升所带来的成本低谷后,今年随着氧化铝价格的下跌,电解铝再度迎来了高利润时代。站在当下,国内仍受到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政策的限制,电解铝行业供需紧平衡格局有望延续,主要的成本端上行风险较为有限,拥抱电解铝高利润时代。  风险提示  1、电解铝行业技术重大变革;2、风险性事件发生使得成本大幅变动;3、电解铝供需格局超预期变化  报告正文  一、铝价的周期性分析:从传统周期性波动向结构性增长转型  铝在金属品种中,产量仅次于钢铁,为世界第二大类金属,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其价格走势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全球经济周期与产业政策调整的复杂互动。作为铝系产业链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我们首先将通过梳理2002年以来沪铝价格的五轮周期性波动,分析其从"资源驱动"向"政策约束+技术革命"双轮驱动的范式转变,其中2016年供给侧改革与2020年新能源产业爆发成为两大关键转折点,推动铝从传统周期性波动向结构性增长转型。  周期一:2002年-2008年,全球化红利下的需求爆发期。该时期是21世纪以来电解铝市场经历的第一个完整周期,呈现"快速增长-高位震荡-急剧暴跌"的特征。(1)2002年-2006年为持续上涨期,这一阶段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进程加速,铝价整体处于上升通道,沪铝价格从13000元/吨逐步攀升,2006年沪铝主力合约创下24830元/吨的历史高点,累计涨幅超过90%。(2)2006年-2007年进入高位震荡,基本维持在18000-23000元/吨区间。(3)2008年则因金融危机冲击工业品需求骤降,价格持续暴跌,沪铝主力合约价格从年初的20000元/吨以上暴跌至年底的10000元/吨附近,跌幅达50%,成为此轮周期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周期二:2008年-2015年,政策刺激的短暂轮回与漫长寻底。该时期是2002年以来电解铝市场经历的第二个完整周期,整体可分为两轮,分别是2008年至2011年政策刺激与产能过剩的短暂轮回和2011年至2015年产能过剩与成本下移的漫长寻底。(1)2008年至2011年政策刺激与产能过剩的短暂轮回,该时期历时约3年。中国"四万亿"刺激政策成为此轮反弹的核心动力,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扩张带动铝需求快速恢复。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反弹阶段,沪铝主力合约从低点10000元/吨上涨突破18000元/吨;2010年经历短暂回调后,2010年下半月缓慢攀升,2011年二季度再度冲高至18000元/吨,形成双顶形态后开始回落。(2)2011年至2015年产能过剩与成本下移的漫长寻底,沪铝进入长达四年的下行周期。这一阶段呈现“阶梯式下跌-短暂反弹-创出新低”的特征,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产能无序扩张与需求增速放缓的深刻背离。国内电解铝产能激增而同期需求增速下降,同时新疆等西北地区自备电厂的推广使得电力成本下降,进一步压低价格中枢。宏观层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调控加强,传统用铝行业需求疲软,美联储退出QE引发美元走强,大宗商品集体承压。该周期可分为三个下跌波段,2011-2012年从18000元跌至15000元,2013-2014年从15000元跌至13000元,2015年则从13000元跌破10000元整数关口,形成"三年三台阶"的下跌形态。  周期三:2016年至2020年,供给侧改革的产能重塑与贸易摩擦&疫情冲击。该时期是2002年以来电解铝市场经历的第三个完整周期,整体可分为三轮,分别是2016年至2017年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能重塑、2017年底至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下的出口受阻、2020年全球疫情冲击下的暴跌。(1)2016年至2017年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能重塑,这一阶段为持续上涨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此轮上涨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确立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政策,通过产能置换淘汰落后产能约300万吨,政策约束下的供应刚性推动沪铝从2015年底不到10000万/吨最高上涨至17250元/吨。(2)2017年底至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下的出口受阻,这一阶段为震荡下行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铝材出口受阻叠加国内产能复产,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调,但政策约束下的供应刚性已形成长期支撑,沪铝从17000元/吨左右震荡回调至14000元/吨左右。(3)2020年全球疫情冲击下的暴跌。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停摆,沪铝在短期内急速下跌,在2020年3月下旬跌至此轮低点11275元/吨。  周期四:2020年至2022年政策刺激和能源危机下重回历史高位。在新冠疫情引发沪铝短期暴跌后,中国率先复苏并推出超常规刺激政策,房地产和基建需求反弹带动铝消费,同时全球央行放水刺激需求,沪铝一路上行,从11000元/吨上涨至2021年10月的24000元/吨之上,并在2022年3月二度探顶至24000元/吨上方。之后,随着各国央行步入加息周期,全球需求回落,沪铝从高位回调至17000元/吨,但整体价格中枢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周期五:2023年至今,新能源革命与周期重构。2023年至今沪铝进入新能源驱动的结构性转型周期,呈现"传统需求疲软-新兴需求爆发-政策约束强化"的特征。这一阶段,沪铝需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新能源产业成为主要增长点,而供给继续受到“产能天花板”的约束。该周期尚处于演进阶段,到目前为止,沪铝主力合约基本维持在17000-22000元/吨的宽幅区间震荡。  二、电解铝成本结构分析:氧化铝第一,电力成本第二  电解铝的价格组成从大的分类来说主要就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本,一部分是利润。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成本是价格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作为生产制造企业,低于成本线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聚焦于电解铝的成本结构解析,以得知其成本结构中对价格影响较大的部分,以进行后续的持续跟踪分析。  电解铝的成本结构较为复杂,主要是其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且精细,现代工业中主要采用电解方式生产铝,以氧化铝为原料,冰晶石为熔剂,采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生产,因此其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及其他成本构成。各成本要素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同,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氧化铝-原材料成本】。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在电解铝成本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通常占比达到30%-40%。生产1吨电解铝大约需要消耗1.92-1.95吨氧化铝,其成本变动对电解铝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氧化铝价格的波动对电解铝成本有着显著的传导效应。氧化铝价格每上涨100元/吨,电解铝成本大约增加192元/吨。当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时,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2024年四季度氧化铝价格暴涨,导致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大幅收缩,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电解铝企业可能会通过减产等方式来应对成本压力,以减少亏损。  由于其更靠近最上游的资源端铝土矿,氧化铝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其价格更易在短期内完成快速的见顶回落,比如2024年4月氧化铝现货均价为3300元/吨,2024年四季度受几内亚铝土矿供应端干扰、环保与安全生产要求趋严等因素影响,价格暴涨至5700元/吨,2025年初又因供应过剩快速下跌至3300元/吨。氧化铝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铝土矿供应。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原料,全球铝土矿资源分布不均,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是主要的铝土矿供应国。中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较高,约为70%,铝土矿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氧化铝的生产成本。(2)氧化铝产能产量。全球氧化铝产能不断扩张,若产能增长速度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氧化铝价格下跌。2025年全球新增氧化铝产能较多就使得供应过剩,氧化铝价格暴跌。(3)能源成本。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氧化铝的生产成本。以煤炭为例,若煤炭价格上涨,氧化铝生产企业的能源成本增加,为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会提高氧化铝价格。  2、【炭阳极、冰晶石、氟化盐-原材料成本】。炭阳极也是电解铝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成本占电解铝总成本的比例约为10%-15%,生产1吨电解铝大约需要消耗0.45吨炭阳极。炭阳极主要以石油焦为原料,以煤沥青为粘结剂。石油焦是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价格波动对炭阳极成本影响较大。炭阳极价格的波动对电解铝成本也有一定影响。当炭阳极价格上涨时,电解铝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电解铝成本相应上升。虽然炭阳极成本占电解铝总成本的比例相对氧化铝较低,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其价格波动对电解铝企业的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氟化盐在电解铝生产中主要包括冰晶石、氟化铝等,其成本占电解铝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小,约为3%-5%。生产1吨电解铝大约需要消耗50千克冰晶石和25千克干法氟化铝。尽管氟化盐成本占比相对较小,但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其价格波动也会对电解铝成本产生一定影响。当氟化盐价格上涨时,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不过,由于其占比较小,对电解铝成本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在实际生产中,电解铝企业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氟化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氟化盐消耗,以减少氟化盐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3、【电价-能源成本】。电力成本在电解铝成本中占比也较高,通常达到30%-40%,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源成本。通常来看,生产1吨电解铝的电耗较高,约为13500-14500千瓦时。电价的波动对电解铝成本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依赖网电的企业,电力成本占比相对较高,一般可能在40%以上。网电电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区差异、电力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等。以云南电解铝企业为例,丰水期电价较低,其电解铝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枯水期电价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为降低电力成本,一些电解铝企业积极寻求稳定的电力供应渠道,如与当地电网公司签订长期供电协议,争取更优惠的电价;部分企业还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如云南的水电铝企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降低火电占比。  对于拥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供电成本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决定电价的关键在于采购动力煤成本,1度电平均需要消耗400克左右的标煤,生产1吨电解铝平均需要消耗5-5.5吨动力煤,煤炭成本约占电力生产成本的70%-75%。因此自备电厂主要面临着煤炭价格波动的风险,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自备电厂供电成本将增加,从而提高电解铝生产成本。为应对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自备电厂企业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企业会加强与煤炭供应商的合作,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以锁定煤炭价格;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电厂运营管理,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的煤炭消耗,从而降低燃料成本对电解铝生产成本的影响。  4、【其他成本】。其他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环保成本等各类成本。人工及折旧等制造费用,不同企业所在区域工资水平、以及企业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所带来的差异相对有限,行业平均水平约800-1000元/吨。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成本在电解铝成本中的占比也在逐渐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电解铝的成本而言,占比最高的是氧化铝,其次是电力成本,这两类成本基本占到了电解铝成本的70%左右,也是影响电解铝成本的主要因素,再其次则是阳极成本、折旧及费用以及其他现金成本等。  三、电解铝的利润分析:拥抱高利润电解铝时代  近期电解铝单吨利润再度站上了4000元/吨,上一次是在2021年和2022年全球大放水下需求的增长所推动。在经历了去年氧化铝价格大幅攀升所带来的成本低谷后,今年随着氧化铝价格的下跌,电解铝再度迎来了高利润时代。  站在当下,国内仍受到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政策的限制,目前电解铝的运行产能已接近4400万吨,实际可增加的产能空间较为有限。海外方面,部分国家虽有新建产能规划,但面临铝土矿供应、能源价格波动、政策变动等问题,产能投产进度缓慢。需求端,新旧需求完美转接。建筑领域需求虽面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但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需求增长,汽车轻量化趋势使得单车用铝量不断增加。电力行业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建设以及新能源发电配套设施建设将持续拉动电解铝需求。整体来看,电解铝行业供需紧平衡格局有望延续,主要的成本端上行风险较为有限,拥抱电解铝高利润时代。  风险提示  1、电解铝行业技术重大变革;  2、风险性事件发生使得成本大幅变动;  3、电解铝供需格局超预期变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