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
2025年10月13日 17:02:52
|
1630 浏览
|
桂工信食品 〔2025〕 767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单位:现将《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年9月18日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力度,积极发展蔗糖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推动产品提质、产业延链、产业集聚,建设现代绿色循环制糖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蔗糖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20亿元。到2026年,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建链强链,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60亿元。到2027年,在稳定糖料蔗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延链补链建链强链,提升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力争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810亿元。二、重点任务(一)产业布局优化行动。1.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发展格局。以崇左、来宾为核心,依托中国糖业产业园、来宾世界糖基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园区,打造现代蔗糖先进制造高地;以南宁为创新引领极,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对制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打造现代蔗糖先进制造策源地;以柳州、贵港为协作区,发挥柳州机械智能制造创新优势和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的循环经济优势,打造现代蔗糖先进制造支撑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北海、防城港、钦州、桂林、百色、河池、贺州、玉林为辐射区,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推动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提升食糖贸易服务水平,推动糖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产业群链升级行动。2.做优做强蔗糖产业链。发展蔗糖精深加工,推进蔗糖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促进蔗糖向功能糖、营养糖、医药用糖、液体糖等特色糖方向转化,积极引进L-阿拉伯糖、木糖醇、阿拉伯木聚糖等产品线,推动企业生产精制糖、液体糖、功能糖、营养糖等特色糖,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蔗糖产业向饮料、休闲食品、高端健康食品等领域延伸,推进甘蔗植物水、朗姆酒、甘蔗汁等多样化产品生产。深化现有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蔗渣利用向木糖、膳食纤维、环保餐具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糖蜜综合利用向食品、化工、饲料等领域发展,滤泥和蔗叶综合利用向肥料、饲料等方向转化。3.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遴选培育蔗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发展壮大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等一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电商交易、智慧仓储物流、金融及产业研究等集成式服务,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建设一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测试等专业化公共服务机构,加速产业串珠成链、织链成网。(三)科技创新突破行动。4.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围绕蔗糖精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糖基生物制造、绿色循环利用等现代制糖产业链薄弱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申报糖料蔗科技重大专项,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聚焦“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开展甘蔗基健康食品加工、甘蔗资源天然活性成分提取、甘蔗基原料生物转化等中试研究,助力优质成果就地快速转化。围绕注射级药用糖、低GI蔗糖、高端食用糖、环保餐具等,支持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和新产品产业化项目。支持糖企联合上下游糖应用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发展糖业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加大糖料蔗收获机械研发力度。启动实施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攻关糖料蔗收获机械等智慧农林装备关键技术,突破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技术,重点支持智慧农机装备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及农机制造企业研发适用于丘陵山地的轻简型甘蔗联合收获机、甘蔗割堆机、分步式甘蔗除杂装备、蔗叶回收系统、甘蔗宿根管理机、甘蔗种茎加工设备等,加快推广应用丘陵山地适用糖料蔗收获机械,引导企业、研发机构聚焦可靠性、智能化、舒适性提升甘蔗收获机械技术水平。(四)智改数转赋能行动。6.加快推进广西糖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编制制糖行业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糖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数字工具、数据模型、技术标准、人才技能等四类数字化要素清单),明确行业转型重点和路径,助力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支持糖企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通过专题路演、智改数转诊断培训等活动,引导糖企应用数字化技术,重点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产业链协同等关键环节培育典型应用场景。7.加快推进AI+糖业。聚焦甘蔗种植、生长监测、生产加工和产品缺陷检测等关键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技术底座,融合行业生产数据库、知识库、智能数据分析算法、专家决策系统等,打造糖业大模型,着力提升甘蔗种植管理、制糖工艺优化、糖产品质量检测等智能化水平。(五)项目增量提质行动。8.加大引育糖业项目力度。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招引糖制品、糖蜜、蔗叶综合利用、糖基生物制造及下游消费品制造等对产业链有重大牵引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以商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与糖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本地配套率。(六)降本增效攻坚行动。9.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糖厂为主体的机械化收获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制糖企业扩大机收作业覆盖面,推动各制糖企业集团组建机收作业公司,在自营基地优先开展机收作业。因地制宜推行联合机收和分布式机收,鼓励民营、外资等性质制糖企业推广扩大机收蔗作业覆盖面。鼓励糖厂在糖料蔗砍收安排、运输调度、扣杂标准等方面与机械化收获进行衔接。10.鼓励糖企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聚焦糖厂自动包装、码垛设备、自动连续煮糖、全自动离心分蜜等领域,鼓励糖企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龙头企业更新压榨、分蜜等设备,推广智能化控制系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糖企全面改造升级卸蔗平台和除杂系统,力争全区所有糖企全面完成卸蔗平台和除杂系统改造。(七)企业培优育强行动。11.推进制糖产能重组增效。按照布局合理、原料充足的要求,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综合竞争力。鼓励制糖企业对内部糖厂进行整合,支持企业间开展股份合作,引导一批小糖厂转型生产原糖、特色糖等产品或转型发展其他业务。12.打造一批优质企业队伍。完善蔗糖产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体系,建立大中小企业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型制糖及关联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小企业集群。(八)绿色低碳转型行动。13.推动糖业绿色转型。支持制糖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淘汰低效高耗设备,推广一批绿色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制糖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重点突破蒸发浓缩、结晶干燥等高耗能工艺环节。全面实施燃煤锅炉节能技改,推广冷凝水回收、蒸汽梯级利用等技术。创新“蔗叶燃料化替代蔗渣”模式,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线,降低吨糖综合能耗。(九)园区能级提升行动。14.加强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崇左市江州区功能糖产业园、来宾市糖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贵港热电(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建设精深加工核心区、食品饮料集聚区、功能糖创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色功能区。强化政策集成、要素保障、企业集聚和功能配套,推动制糖及关联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十)开放引领发展行动。15.开展跨境产业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在有潜力的国家开展境外糖料种植和生产。优化原料蔗进口通关程序,推动增加通关口岸,探索形成原料蔗跨国直接运输模式,拓宽边境地区原料蔗来源。16.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国际糖业大会和世界糖业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拓宽糖业合作范围和领域,加强产业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广西糖业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加快与国际顶尖糖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助推提升广西糖业全球竞争力。三、保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自治区糖业高质量发展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糖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协调保障,加强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督促落实,切实解决糖业发展有关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专班成员单位要根据本部门职责定位,出台有力支持政策,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各设区市要落实主体责任,把推动糖业转型升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发展方向和路径,加快推动糖企改造升级,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二)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合格投资者和区直国有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各类糖产业投资基金、科创投资基金,投资糖业转型升级企业、延链补链项目。积极引导糖业及关联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采购、投资等方式吸引区内外上下游企业到广西投资设厂,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双百双新”、“千企技改”等项目统筹推进。(三)加强人才支撑。围绕糖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招才引智联动机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育一批兼顾人工智能技术与糖业生产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产才融合”。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共享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培养糖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糖厂为主体,以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加大糖业工人队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职业蔗农。(四)加强服务保障。将推动糖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和项目,作行业运行调度的重点对象,密切关注企业和项目运行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榨季生产、融资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用好政策,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见效。将蔗糖产业集群在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和标准、人才培育、设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作为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工作重点,努力促进集群内部沟通、集群政企对接、集群协同创新、集群开放融合、集群自律规范。文件下载: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