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奋斗者正青春丨用创新“装配”起高楼大厦

|
2022年07月22日 00:00:00
|
12084 浏览
|
门窗幕墙网】10年前,28岁的小伙儿冯大阔顶着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的光环,来到了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成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一名员工。10年间,他带领团队创下诸多“第一”,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摘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在清华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期间,到建筑企业实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地的脏乱差。我一直在想,怎么能把我们先进的建筑科技运用到实际中去。”7月18日,已是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的冯大阔告诉记者,怀着改变这种现象的初心,他放弃了在高校任教的机会,成为同学中唯一跑工地的博士生。他把“实验室”搬到了工地上,现场调研了千余个项目,主导实施若干工程项目,从位于北京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到位于郑州的中建七局,一干就是10年。传统的高楼大厦多是由混凝土现浇完成,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多,环境污染相对严重;而现在推行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墙板等部品部件由工厂生产加工,工程现场就像搭积木一样完成装配即可。“‘装配’起一座高楼大厦来”,这是冯大阔初来郑州时给自己定下的任务。冯大阔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与智能建造等领域不断攻克难关。2015年,我省首栋高层装配式住宅在郑州市滨河国际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积木块’被从预制工厂送到工地,我们很快梳理清楚建设流程,将原来8天一层的建设速度提升到5天一层。”冯大阔说。这些年,冯大阔带领团队打造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主导研发的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技术被列入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装配式环扣叠合结构体系已成为行业主流结构体系之一,装配式建筑智能造楼机填补了我国在装配式大型装备方面的空白。“我的理想是将更多的理论技术创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让‘中国建造’走在世界前列。”他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