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VOCs“一厂一策”模式下,企业VOCs减排会存在哪些问题?

|
2021年07月06日 00:00:00
|
585 浏览
|
近期,针对VOCs治理管控,不少地区都发布了编制VOCs一厂一策或者依照一厂一策现场审核专家评审,用以VOCs治理效果评估,比如近几日安...
近期,针对VOCs治理管控,不少地区都发布了编制VOCs一厂一策或者依照一厂一策现场审核专家评审,用以VOCs治理效果评估,比如近几日安徽省近期发布:梳理全省41500余家涉VOCs排放企业,分类确定需开展VOCs治理的项目,常熟:7月10日前严格对照VOCs治理“一厂一”进行现场审核等,那VOCs“一企一策”综合整治问题会发现哪些问题?下面结合一篇调研来梳理,调研者在2018~2020 年期间,组织开展了珠三角某市73 家重点企业的VOCs“一企一策”综合整治方案评审与整治效果核实评估工作,主要涉及家具制造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表面涂装行业、印刷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人造板制造行业等,其中家具制造业企业约占总企业数的47 %。通过组织开展方案评审、现场核查、人员访谈、专家验收等工作,对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充分梳理企业在VOCs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详细如下:1、涉VOCs 原辅材料统计数据失真VOCs“一企一策”方案评审结果显示,部分企业对涉VOCs原辅材料使用量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程度漏项、失真。在现场核查过程中,通过对环评审批文件、企业涉VOCs 原辅料存放量、涉VOCs 设备数量、涉VOCs 工艺作业时间等信息进行校对匹配,发现部分企业涉VOCs 原辅材料使用量统计数据偏小,个别企业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涂料在线coatingol.com。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VOCs“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实施前开展方案评审的必要性。2、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进度缓慢对各企业的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部分企业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增加,且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家具制造企业为例,典型家具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涉及底漆喷涂、面漆喷涂等工序,底漆喷涂过程若使用水性涂料等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水性溶剂会渗入木结构深层,导致木料表面含水量较大,底漆干燥时间变长、产品质量下降;若底漆工序采用UV 固化涂料,则需配置相应的UV 光固化生产设备;面漆喷涂过程若使用水性涂料等低VOCs 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易造成产品表面光泽变差、硬度下降,影响产品的销售。3、无组织排放控制有待加强在现场核查过程中,企业整治前普遍存在生产车间无组织排放控制较差的问题,部分企业生产车间采用排气扇、抽风机、窗户等方式进行车间通风,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涉VOCs 物料暂存、混合、搅拌、施胶、涂装等环节是无组织排放控制的薄弱环节,此外,自动化生产设备中的无组织排放控制往往容易被忽略。对已实施无组织排放控制的环节,部分排风罩设计不符合标准,收集口与产污节点距离过大,收集效果不佳。生态环境部于2019 年5 月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该标准已于2019 年7 月1 日实施。VOCs“一企一策”整治工作过程中发现,企业整治前普遍不能完全满足该标准要求,对未开展VOCs“一企一策”综合整治的中小企业,有可能存在标准政策不清楚、标准实施准备不足的情况。4、污染治理设施不满足治理要求调研发现,部分重点企业的VOCs 治理设施不符合设计规范,导致治理设施不满足废气处理要求。部分企业VOCs 治理技术选用不适宜,如单一采用UV 光解、低温等离子等低效治理技术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或单一使用水喷淋技术对非水溶性VOCs 进行处理;部分企业VOCs 治理设施设计规模偏小,导致处理风速过快、停留时间过短,不能满足治理效率要求;部分企业的废气治理设施收集管道布局不合理,存在废气旁路;部分企业为应付治理,对原有治理设施进行简单改造,如将原有光氧化设备箱体内部件拆除,将活性炭填满原有箱体,造成管路堵塞,严重影响废气输送;部分治理设施缺少维护,出现老旧破损、漏风严重等问题。一份完整规范的“一厂一策”方案应包含哪些内容?方案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修改建议又是什么?VOCs重点企业“一厂一策”编制大纲一、企业概况应包括企业简介(即企业名称、企业地址、所属行业、投产时间、主要产品、生产规模、联系人信息等),厂区布置(即主要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布置,如生产车间、生产线、污水站、冷却水系统等,以及危险品、原料和成品储存和运输等,并附厂区地理位置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二、生产工艺(一)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介绍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VOCs排放的主要环节,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和VOCs排放节点。(二)产品产量。说明企业的主要产品类型、生产能力及最近一年的产量。若不同的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或中间产品不同,应分别提供各生产车间、生产线的产品产量情况。涂装行业应重点说明涂装、流平、烘干工序产能及情况。(三)原辅材料用量。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分生产工段详细描述主要原辅料类型及上一年的用量,并附原辅材料用量表。涉及有机溶剂使用的企业应说明各工段有机溶剂(包括油漆、涂料)的种类、VOCs含量和用量。有储罐的企业应说明储罐个数、储罐类型(包括卧式、拱顶、内浮顶、外浮顶)、存储的液体类型及其年存储量,说明储罐的维护保养情况,可附图片说明。化工企业应说明管道、阀门、泵、压缩机、泄压阀、连接口、开口管、采样连接口等装置密封点个数,描述密封点的维护保养情况(如有无破损等),是否开展检漏维修(LDAR)等相关工作。有化工装置的企业应说明化工装置的开停工情况、排空方式、是否配备回收净化装置等有关情况。排空过程有监测的企业应提供监测浓度。化工企业有污水治理设施的应提供污水治理的方法、是否加盖、敞开面积以及是否有废气治理等信息。三、VOCs产排污环节及控制现状(一)VOCs产生源分析。石化、化工类企业应分析有机液体储罐与调和挥发损失、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废水处理过程逸散、燃烧烟气、火炬排放、循环冷却系统释放、非正常工况排放、事故排放、采样过程、工艺无组织排放、工艺有组织排放等环节排放情况。溶剂使用类企业应说明溶剂存储、使用等过程VOCs排放各环节情况。同时应说明企业生产线的管理水平、生产装置和生产车间的密闭状态以及生产线排口的废气收集情况,并附生产车间现场照片。(二)VOCs控制现状。说明企业各车间排放口数量、高度以及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等情况,企业各排放口的收集情况、废气来源;说明各车间排放口的治理设施情况,包括治理技术、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使用年限、治理的污染物种类、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对有组织排放口(若有治理设置,则对治理前、后)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检测或在线监测,评估污染物排放及其达标情况。检测/监测物种应包括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主要VOCs物种,同时对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同步监测(处理效率),检测或在线监测报告作为附件。注:活性炭吸附装置应提供活性炭更换频次和处置方式等,燃烧法VOCs治理装置应提供燃料、燃烧温度等燃烧条件,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催化剂或吸收液的,需要提供详细的购买及更换台账、提供采购发票复印件。四、VOCs排放量核算以上一年生产经营活动规模数据,按照规定的估算方法,核算VOCs排放量。对涉及VOC排放的物料,编制物料平衡图(表) ,一般溶剂使用类企业都应做物料平衡。五、已(拟)实施的VOCs综合治理方案(一)源头控制方案1、低挥发性原料调整表面涂装行业鼓励使用水性涂料、高固份涂料、粉末涂料、紫外光固化涂料等,限制使用溶剂型涂料;涂料、油墨和粘胶剂生产行业鼓励扩大低溶剂含量、低毒、低挥发性涂料的生产规模;包装印刷行业醇性(无苯、无酮)油墨和水性油墨替代溶剂型油墨,印制铁罐使用含固体份高的UV涂料。2、工艺调整鼓励企业中VOCs排放量贡献大的生产环节向相对清洁的产业转移,逐步淘汰VOCs排放量大的生产环节;表面涂装行业推广采用静电喷涂、高流量低压喷枪等涂装效率较高的涂装工艺;涂料、油墨和粘胶剂生产行业加大生产装置和生产过程的密闭率,研磨、调漆等生产装置边缘的密闭率要求≥90%,鼓励采用密闭化一体化的生产技术;包装印刷行业推广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替代干式复合工艺。(二)过程控制方案应加强存储、装卸、使用过程的密闭性,无组织废气应收尽收,收集率不低于90%。有机化工行业应加强阀门、法兰、泵和压缩机密封、泄压设备等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建立泄漏修复技术(LDAR),并制定泄漏检修计划,定期实施。(三)末端治理方案企业各生产车间和工艺环节的VOCs治理情况进行梳理,对无治理设施的车间和环节,制定并落实治理的技术方案;已有治理设施但不符合国家、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及治理技术指南等要求的,应制定并落实技改方案;已有治理设施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应加强排放监管,并按要求建立企业VOCs环境管理信息台账。(四)日常监管方案1、建立企业VOCs管理台帐建立各企业VOCs相关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年度更新,VOCs治理设施必须按照生产厂家提供方法进行维护,填写主要信息和维护记录。如:活性炭吸附脱附装置应提供活性炭更换频次和处置方式等、燃烧法VOCs治理装置应提供燃料、燃烧温度等燃烧条件。2、提出企业VOCs排放自查方案各企业应提出VOCs排放环节和治理设施的自查方案。有机化工行业应加强冷却塔、阀门、法兰、泵和压缩机密封、泄压设备等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建立泄漏修复技术(LDAR),并制定泄漏检修计划。溶剂适用行业应建立VOCs溶剂管理台账和治理设施管理台账并定期更新。其中溶剂管理盖章每月记录使用涂料、稀释剂、固化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的名称、厂家、型号、购入量和使用量等资料。常见问题与建议   本栏目为VIP会员专属,请VIP会员登录后查看详细内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