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利好有色行业发展

|
2019年08月26日 16:38:00
|
40351 浏览
|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9〕67号),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9〕67号),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加快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大力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贸易便利、产业繁荣、机制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有色行业取得新的发展,同时部分有色品种产能实施了向西部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规划包涵的新通道两端枢纽主要有重庆、成都、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沿线枢纽为南宁、昆明、西安、贵阳、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湛江、遵义、柳州等,边境口岸有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德宏(瑞丽)、红河(河口)、西双版纳(磨憨)等。

  从此次规划区域看,重庆、陕西、云南、广西、内蒙古、宁夏等部分省市、自治区正是规划中所列的重要沿线港口和枢纽。其大部分地区原本就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加工的重要区域和基地,而同时兰州、西宁、银川等西部城市,由于长期以来受地域交通发展制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部分有色品种产能减产或停滞发展的因素之一,新通道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有色行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发展,还将有助于有色行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速发展,让在西部地区的有色存量产能重新焕发生机。

  规划指出,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通道建设将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从规划背景看,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依然面临艰巨繁重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既有通道能力,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发挥毗邻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规划中列出空间布局,主通道主要是,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重要枢纽主要是,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核心覆盖区主要是,围绕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撑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辐射延展带主要是,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结合西北地区禀赋和特点,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同时,注重发挥西南地区传统出海口湛江港的作用,加强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

  发展目标重点是,到2020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到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特色物流。打造现代制造业物流。发挥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在机电产品、商用车、摩托车等领域产业互补优势,结合热点商品消费需求,以重庆、四川、广西等制造业基地为重点,面向东南亚等市场,开展跨国跨区域生产物流组织,提供覆盖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研发铁路专用车辆,发展精益物流,提升附加值。要积极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发展金属矿石、煤炭、油品、粮食等大宗商品物流,探索煤炭、粮食等集装箱化运输,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向以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的集约模式转型,构建集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促进物流枢纽与相关生产企业仓储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降低库存和仓储成本。

  规划指出,要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发挥通道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重要节点加快培育枢纽经济,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打造高品质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集聚与流动。要发展通道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通道竞争优势,通过配置完善的物流设施,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更有竞争力的地区集聚。鼓励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营物流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通道沿线有序转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技术水平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规划指出,要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示范效应。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深化中国与新加坡战略合作,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实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捷高效转运及配套服务,加强两国海关合作,营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国际合作协商机制,吸引和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等共同参与通道建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