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铝助新能源汽车驰骋世界 汽车用铝量有望再创新高

|
2024年05月24日 14:27:36
|
5250 浏览
|
新能源汽车2022年,由西南铝铝材装备的100辆吉利英伦TX5国产版新型出租车在大连市正式投入运营。据悉,该车型用铝量大于420公斤/辆,通常把用铝量大于400公斤的汽车称为全铝车。如果今后生产的汽车用铝量都能逐步地攀升到此数,即达到全铝目标。到2030年,若全铝车产量能达到2500万辆,则汽车用铝量可突破1000万吨。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约1001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如此走俏?原因如下:一是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使得消费者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大大提高;二是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三是国产新能源车的时尚设计吸引消费者;四是较低的购置及使用成本。2022年7月7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7部委印发了《关于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加快推进居民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等多项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举措。各地也积极出台了具体政策和规划。2020—2022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0万辆跃升至680万辆。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连续8年增长,2023年保有量已超过1800万辆,约占全球的50%,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新能源汽车走俏世界中国是世界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动式混合动力车或新能源车的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出口67.9万辆,比上年增长1.2倍。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42.6万辆和830.4万辆,稳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0%。车载电池——电动汽车(EV)的核心技术目前,中国车载电池在价位和技术层面都是世界领先的。2022年1—11月,宁德时代公司和比亚迪公司车载电池占全球市场的50.7%。宁德时代公司为应对高速增长的订单量,制订了2025年车载电池生产规模达592吉瓦时的目标。日本制订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日本企业在日本和海外的电动汽车和脱碳蓄电池的生产能力提高到600吉瓦时。仅宁德时代一家企业的产量目标就与日本企业总量目标相当,而且中国企业的目标还大大提前5年。此外,完善的全产业链也让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稳更扎实,一批企业如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长城等均有完善的产业链。中国汽车在欧销量突飞猛进由于中国汽车设计新颖,价格合理,在欧洲特别受到追捧。中国上汽集团于2020年收购了英国传统品牌名爵后,在欧洲汽车畅销品牌中上升到第24位,2022年在欧洲交货量达11.3万辆,远超捷豹、路虎等同类公司,甚至比本田汽车公司的还多。中国品牌汽车2022年在欧洲的总销量超过了马自达、铃木等老牌公司。中国的电动汽车所占份额已经达到9%,几乎是2021年的2倍。中国电动汽车在价格方面有巨大优势,2015年—2022年上半年将电动汽车的均价降至仅3.2万欧元,每辆车的制造成本年均比西方竞争对手约低1万欧元。比亚迪的ATTO3在欧洲的售价约3.8欧元,而欧洲地区电动汽车售价平均为5万~6万欧元。中国汽车畅销俄罗斯市场近些年,中国汽车以质优、经济和可靠在俄罗斯赢得一致好评。在俄罗斯马路上穿梭如织的车流中,除了本土的拉达牌汽车,最多的就是中国品牌汽车。至2022年底,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经销商达1041家,几乎占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总数的三分之一。2022年,俄罗斯新开487家中国汽车销售门店。这一年,俄罗斯总计从中国进口约11.7万辆乘用车,较上年增长40%。2023年1—10月份,中国对俄出口汽车约73万辆。俄罗斯汽车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同等价位的其他外国汽车,中国汽车往往能提供更时尚的外观设计和更丰富、更有趣的配置,在装饰等级、价格和技术方面达到完美平衡,并且中国汽车的保修时间和续航里程也更长,甚至达到7年或20万公里,这是世界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由于受俄乌冲突影响,西方车企纷纷撤离俄罗斯,给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创造了更多良机。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已成为俄罗斯外国汽车销售冠军。其中,在俄罗斯最畅销的10款运动型多功能车中,中国汽车包揽8款。未来,在俄罗斯消费者和汽车组装厂商的热切期盼下,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将在俄罗斯市场开花结果,为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注入鲜活动力。高歌猛进墨西哥市场的中国汽车2022年是中国汽车在墨西哥飞速增长的一年。这一年,墨西哥共销售108.6万辆轻型汽车,同比销售增速排在最前列的都是中国品牌,上汽名爵售出约4.8万辆,比去年增长194.1%,市占率为第8位,江淮汽车同比增长99.4%,销售北汽、长安和江铃汽车的摩托纳申公司(Motornation)的销量同比增长210.7%。2022年1—11月,墨西哥共进口汽车约65.1万辆,其中15.3万辆为中国车,占比约23.5%。2023年1—10月,中国对墨西哥出口汽车33万辆,同比增长71%。墨西哥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澳大利亚市场目前,中国约有300家电动汽车公司,安装了400多万个充电桩,繁荣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进军欧洲、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市场。2023年,中国约有十多款新电动汽车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包括比亚迪和上汽名爵,其售价约低于5万澳元/辆,极具竞争优势。悉尼电动汽车委员会的一份市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澳大利亚人现在认为他们的下一辆车会是电动汽车,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车是他们的首选。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日本市场2023年1月末,比亚迪公司的纯电动SUV ATTO3车开始在日本销售,迈出了全面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的第一步。日本媒体认为,比亚迪带来了具有冲击力的新产品、新技术。近年来,中国车企加快进入日本市场步伐,凭借物美价廉赢得日本消费者信任。日本是全球重要汽车市场,但电动汽车普及率较低。日本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在国内销售的新车全部为电动车,并出台政策支持汽车电动化。尽管有政策的支持,但日本汽车制造业态度并不积极。2022年,日本汽车总销量中纯电动乘用车占比仅1.7%,远低于中国的19%和欧洲的11%。日本传统车企生产燃油车销量大、利润高,缺乏转型动力。2021年,日本全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还不到全球产能的1%。未来几年,日本电动汽车市场或将加速发展。日本消费者十分关注海外汽车电动化潮流,预计中国的ATTO3汽车在日本的销量将非常可观。中国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在日本推出其轻型电动车宏光MINI EV。经过多年精耕细作,中国车企凭借优势在日本电动商用车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2015年,日本京都市一家公司采购了5辆电动巴士,揭开中国车企进入日本电动巴士市场的序幕。为赢得日本用户的信任,比亚迪公司邀请日本设计师参与电动巴士设计,确保维修服务覆盖日本每个都道府县,并确保48小时内向全国供应零部件。2022年底,比亚迪公司已经占据日本电动巴士约70%的份额,并计划到2030年在日本实现销售4000台。此外,因为中国货运汽车物美价廉,且中国企业在车载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等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中国货运汽车也受到日本市场的青睐。2021年,日本物流龙头企业佐川急便宣布采购7200辆中国广西汽车集团生产的电动货车。同年,日本大型物流企业SBS控股公司宣布采购1万辆中国电动货车。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市场的出口增长势头显著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市场出口增长势头尤为显著,多年来,日本汽车在东南亚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在车企向电动汽车转型进展迟缓的情况下,给中国汽车进入该地区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2023年1—10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目的地来看,对亚洲市场的出口量正逼近欧洲市场,对泰国的出口量已超过英国,在东南亚市场,中国车与日本车正在试比高。比亚迪SUV ATTO3是一种搭载60千瓦时电池的轻型电动车,这款跨界车在2022年欧盟新车安全评监协会(Euro NCAP)的测试中荣获五星评级,同时表现出了卓越的续航里程。ATTO3于2023年初开始销往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等地,还准备销往欧洲。中国汽车畅销南非市场在汽车注册量或销售量方面,日本丰田、铃木和日产等日本汽车在南非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德国大众等欧洲品牌以及美国福特汽车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自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开始进入南非市场,最先进入市场的是家用SUV车型,中国长城汽车公司的哈弗和奇瑞等SUV车销量超过了一些日本、美国和欧洲品牌。中国汽车之所以顺利进入南非市场,首先是因为“物有所值”。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汽车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具有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奇瑞公司首先推出的是SUV瑞虎4-pro,随后一直在提高汽车品质并建立可靠的经销网络,后又推出中型车瑞虎7-pro和顶级车型瑞虎8-pro。该公司还为南非经销商和客户提供了大型零部件仓库,有力的保修和服务计划,以及24小时道路救援服务。中国汽车甚至已成为强大的外交工具: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约翰内斯堡会晤期间,哈弗和奇瑞公司提供了数百辆车为会晤服务,受到广泛称赞。内地电动汽车公司云集香港设点内地电动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纷纷到香港设立经销处,以借助当地金融体系向全球市场扩展。他们将投资10亿美元以上,并创造成千个就业岗位。全球领先的电池公司宁德时代2023年12月表示,将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投资逾12亿港元,招募约500名员工。有关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走向国际化阶段,需要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最近寻求在香港设点的还有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计算芯片领域的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公司将投资约86亿港元,并计划雇用上千名当地员工。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公司已在香港上市。据称,宁德时代公司和合众汽车公司也有相关计划。有关人士表示,香港自身市场体量不算很大,但有很高的战略地位,是通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是展示产品和品牌的“窗口”。世界大汽车企业加速在中国建厂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正加快在中国建设电动汽车(EV)生产线。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两家中国EV工厂可于今年投产。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将增加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在中国的第三家EV工厂已于2023年10月启动生产。该集团旗下的奥迪工厂也将在2024年底前在吉林省建EV专业工厂,这也是奥迪在中国的首家EV工厂。中国汽车智能化生产吸睛长安汽车公司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彰显了“中国智造”力量,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智慧工厂。走进车间,只见密密麻麻的机械臂起起落落,无人驾驶的AGV小车(自动导向车)来来往往。在冲压二车间,5台高速全自动冲压机以15次/分钟的速度运转,一张板料送入冲压模的“大嘴”,拉延、切边、整形、冲孔、翻边一气呵成——短短4秒,一块汽车发动机盖的内板就可以成型。随后,内板进入焊接车间,一排排机械臂对零部件进行自动化焊接,车间的自动化程度高达92%,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完成4个车型、7款车的一键交叉生产,生产过程全由中控室管控,它是车间的大脑,接到市场订单后,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一键发送”,机器人就会自动生产。总装车间的智能化就更高级了:雷达、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在流水线上装载;电池自动合装设备,与整车进行视觉定位安装;车机系统跟随车载终端装到车内;最后由工程师刷写程序、激活系统。仅18个小时,一辆崭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就面世了,驶下生产线。近年来,长安汽车已加快构建起SDA架构平台,通过这一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中央计算、集成域控、可靠环网量产应用得以实现,智能新能源汽车也据此完成变形、互动、自定义、自充电等“高难度动作”。目前,长安汽车已累计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400余项、“三电”核心专利1000余项、开发出长安“金钟罩”电池,解决了用户对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困扰。当下,长安汽车公司在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成立了16个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心,拥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1.8万余人的工程技术团队,平均每天新增专利18件。截至2023年,长安汽车已布局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并在全球设立了73家分子公司、22个工厂,产品销往63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1100余家供应商、9300余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长安汽车又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到2030年,海外市场投资超100亿美元,海外市场销量超120万辆/年,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实现从“产品出海”到“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全体系出海”。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优势进入全球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世界超60%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生产销售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占全球的70%,全世界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名为“远望号”诞生于1995年;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绿色奥运示范车开启运行;2022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2023年7月,也就是17个月后,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辆,产量达到58.82万辆/月,接近60万辆/月。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进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在高歌猛进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铝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量也势必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