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上篇因引用一段摩根士丹利的最新调研预判观点导致全篇“无法查看”、草稿被删,为避雷不再引用。对当前的通缩内卷要正能量,要美赞,要危中见机。】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如果说家居建材哪个品类的业绩在异军突起,必然是定制
门窗当仁不让。结合AI人工智能大数据预判,从2017年到2028年这12年时期,是后起之秀系统门窗的发展红利周期,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政策和门窗焕新机遇。换句话说,门窗厂商这几年的“美好时光”,其它品类都曾经经历过,门窗厂商的红利期也有周期性,不能把红利当能力。比如,30-15年前的建陶卫浴,尖锋时刻终端门店面积动不动就是3000-10000平方米。然后是20-10年前的欧美家具发展红利期。接着是15-5年前的定制橱柜、定制衣柜高速发展期。最后是8年前至今,定制门窗的C位闪亮登场。所以对于门窗厂家或经销商,当下最主要是提前做预判,是走自有团队线上线下纵深一体化,还是走多品类发展,或者是同时布局社区店态。一、政策和需求持续度 一方面,国家对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的政策导向仍然在推进,比如门窗传热系数标准在持续提升中,这会持续倒逼存量房换窗和新房标配高品质系统窗,形成市场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家居最前瞻线下线上座谈调研,无论建陶卫浴或门窗家具,存量房订单占比已经逐渐超过40-60%的比重。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老房改造的存量房市场需求,越来越成为家居家装消费的主体。封窗是改善居住体验的“刚需项”,比如社区居民对于隔音、防水、保温等功能性的需求,未来三年内还会延续。二、竞争内卷下分化 虽然头部品牌经过2019-2025年的沉淀积累,实现了一定的技术、服务、品牌力沉淀,但门窗的科技含量不高,过去和未来主要还是靠薄利多销、低价内卷的模式加盟招商,抢占市场份额。最近两年,线上流量红利被几个头部门窗品牌购买抢占,轩尼斯、新豪轩、皇派......等头部品牌营收增长最明显。中小门窗厂家,如果不跟随规模效应,那些可能对标学习定制家具的威法、博洛尼或慕思寝具,用聚焦的人力、财力去追赶旭格、墨瑟等过去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以便在产品差异化(比如针对极端气候的特殊设计)、区域服务(本地化安装售后)和会员服务(高净值人群的高品质服务)上突破,以便打造品牌护城河,用高质高价聚集高定用户群体。三、红利期的时长预判 如果参考定制家具等品类的周期,系统门窗从“普及期”到“饱和期”,可能有5-8年,大概时间点在2028年左右。从2024年开始,系统门窗的红利,更多体现在“结构性机会”上,比如区县级等下沉市场的渗透率提升,比如和家装公司的整装包、整家定制做深度绑定,让门窗成为套餐配套的优质供应商。再比如,布局大店体验馆+社区家装局改店的模式,构建沉淀积累自有的私域流量,而不至于门窗品牌总部的线上流量赋能。进入2025年以来,益鸟、啄木鸟、京东家居、天猫盒马NB社区店......等等,都先后在抢攻线下渠道网点的布局,线下的流量争夺大战,对于快消品来说,主角是即时零售。而对于家居耐用品来说,是社区店的深耕与宠粉。我认为,传统家居卖场、建材街门店的经营逻辑和选址,包括单品多品类经销代理的机制,决定了经营的短期主义风格。社区旧改店的定位和经营逻辑,更有利于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 对门窗经销商来说,除了品类扩展、绑定头部品牌和深耕区域服务能力。你觉得社区局旧改市场的封窗需求,会延长门窗厂商的红利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