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开遴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及相关课题研究支撑服务机构的通告

|
2025年08月15日 13:01:02
|
48 浏览
|
  根据我省制造业创新管理工作需要,现向社会公开遴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及相关课题研究支撑服务机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服务名称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及相关课题研究。  二、服务供应商资格要求  本项目采用公开遴选的方式进行采购,遴选文件中凡所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政府采购相关政策规定均仅为参照。供应商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投标(响应)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副本复印件。分支机构投标的,须提供总公司和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公司出具给分支机构的授权书。  (二)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三)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以下2种证明材料之一:①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24年度财务状况报告;②同时提供a.基本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b.《基本存款账号信息》或《开户许可证》)。  (四)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按投标(响应)文件格式填报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情况。  (五)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财库〔2022〕3号文,“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  (六)已领购遴选文件。  (七)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分包或转包(提供不分包或转包的书面声明)。   三、服务需求  (一)服务内容  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及相关领域研究,形成主研究报告1份、《广东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研究》1份、《广东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研究》1份、《广东省制造业中试环节的关键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1份及核心观点摘要与政策简报。具体内容包括:  1.产业创新的内涵外延界定与发展路径研究。一是理论溯源与内涵界定。系统梳理国内外产业创新理论脉络,结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背景,清晰界定产业创新的核心内涵,明确其区别于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边界。二是发展路径与模式分析。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创新升级的关键路径,分析其内在驱动因素和典型发展模式,总结提炼可推广的演进规律。  2.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组织形式研究。一是融合载体与组织形式梳理。全面分析当前国内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主要组织形式(如企业主导型研究院所、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与成果转化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孵化器/加速器、开放创新平台等)。二是运行机制与效能评估。深入剖析各类融合组织形式的运行机制、治理结构、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评估其在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成效、适用条件及面临的障碍。三是融合模式创新探索。结合广东实际,探索提出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组织形式或优化现有模式的创新路径。  3.支撑产业创新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政策框架研究。一是政策工具包梳理与评估。系统研究国内外支持产业创新及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政策工具(财税、金融、人才、土地、数据要素、标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场景开放等),分析其作用机理、协同效应及潜在边界。二是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的内涵路径和融合组织的需求,提出一个分工明晰、目标明确、工具协同、边界清晰的支撑产业创新及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系统性政策框架设计。  4.结合广东实际的对策研究。一是现状诊断与瓶颈分析。深入调研分析广东省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如体制机制障碍、要素流动不畅、载体功能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政策碎片化等)。二是针对性对策。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融合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加强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5.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一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与障碍诊断。系统分析广东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核心堵点(如早期技术成熟度低、市场导向不足、中试放大难、产业化资金缺口大、供需对接不畅、产业化人才缺乏等)。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和政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如“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任务导向等)强化产业需求对研发方向的牵引,构建“产业需求-科技攻关-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的闭环机制,打通从前端-实验成果转化、中端-中试验证与孵化,再到后端-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推广的全链条产业化路径,促进成果与产业精准对接。  6.制造业中试环节的关键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一是中试在制造业创新中的战略定位。系统分析中试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过程中的“死亡之谷”跨越作用,明确其在广东制造业创新链中的地位。二是我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现状与瓶颈:深入调研广东现有制造业中试平台(如行业性中试基地、企业自建中试线、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服务能力、覆盖领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投入大、专业人才缺乏、共享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缺失)。三是中试平台网络化布局建议。结合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分布,提出重点领域(如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中试平台布局优化建议(如功能定位、建设标准、服务能力要求)。  (二)服务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三)服务费用:含税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  四、遴选方式   采取公开遴选方式,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对项目进行采购。符合资格要求的服务供应商自愿参与遴选报价。报名服务供应商需通过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门户网站(http://gpcgd.gd.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按采购文件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参与评标。  五、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开启时间  (一)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开启时间:2025年8月21日14:30(北京时间)  (二)递交响应文件及开启响应文件地点:在线。    六、联系方式   (一)采购人联系方式: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造业创新处)张先生,电话:020-8313324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吉祥路100号。   (二)代理机构联系方式: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电话:020-8318722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2号珠江国际大厦三楼。  如对以上相关内容有意见或建议,或认为相关内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相关规定的,请在公告期满前一并反馈。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8月15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