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铝郑州研究院牵头的两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

|
2025年08月07日 11:02:00
|
11159 浏览
|

  2025年8月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包头铝业有限公司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中铝郑州研究院和包头铝业等联合开展的“区域能量平衡调控的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关键技术与应用”和“铝电解槽用长寿命打壳锤头技术与应用”两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评价专家组由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7位有色金属冶金专业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组成,由郑州大学教授何季麟担任专家组组长、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担任副组长。郑州研究院总经理刘万超、副总经理王怀江,包头铝业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志强,副总经理陈善永及各项目组主要成员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专家组认真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对各项目进行了质询、讨论,并对评价成果进行了独立打分,分别形成了综合评分与综合评价结论。


  专家组一致认为,“区域能量平衡调控的铝电解烟气余热发电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铝电解烟气余热体量大、温度低、余热高效回收难度大、消纳途径有限的行业共性难题,开展了铝电解槽能量分布与烟气运行热特性研究。该技术在38台400kA系列电解槽应用,通过阳极区域能量平衡调控,排烟温度上升,电解槽烟气可回收利用热量显著提升;烟气余热发电系统经过单体及联动调试,成功发电并网,发电量返回铝电解生产系统,折合净发电35kWh/t-Al以上,性能指标稳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实现了铝电解低温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发电并网,为铝电解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铝电解行业深度节能、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铝电解槽用长寿命打壳锤头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铝电解槽打壳锤头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交互作用机理,开发铝电解用多元耦合耐磨耐蚀材料;创新性的开发出涂层熔覆强基的打壳锤头制备工艺,实现了涂层与基体形成牢固的冶金级结合;研创了原位自修复钝化膜动态防御耐腐蚀技术,实现了涂层材料长周期防护。项目可将打壳锤头使用寿命由6个月提升至4年以上,解决普通打壳锤头使用周期短的问题。项目成果已在18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电解铝行业打壳锤头的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成本降低32.5元/t-Al,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