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铜价“近弱远强”格局初显

|
2025年07月15日 13:38:26
|
15342 浏览
|


全球精铜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516054


注:e为预估值;f为预测值。数据不考虑库存、在途等因素变化。


数据来源:安泰科


中国精铜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516052


注:e为预估值;f为预测值。数据不考虑库存、在途等因素变化。


数据来源:安泰科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多重挑战与结构性变革中呈现出复杂格局。增长动能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地缘冲突频发等因素交织,使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与此同时,全球铜产业也遭遇资源禀赋下降、产能过剩与结构性失衡、物流及贸易“壁垒”升级等多重问题。


上半年铜价震荡中显现韧性


今年上半年,铜价呈“N”字形波动走势。1—3月,受铜矿供应偏紧引发冶炼厂减产预期、美国加征关税推动铜库存转移以及季节性需求回暖等因素共振,铜价震荡上行。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及中国反制措施,引发市场对供应链断裂和需求萎缩的担忧,叠加关税推升贸易成本、加剧经济“滞胀”预期,铜价走势急转直下。但4月中上旬起,铜价再度震荡上涨,主要因为对等关税暂缓执行、特朗普关税政策削弱美元信用致美元指数跌破100点,提振铜资产价格。同时,矿业企业下调产量指引、废铜受反向开票及关税影响供应减少,叠加电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消费韧性凸显推动库存去化。


从价格表现看,1—6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当月期铜和3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9431.2美元/吨和9445.4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51%和2.42%。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期铜和3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77656.5元/吨和77243.2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85%和3.04%。


预计下半年铜价具备向上弹性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以来,铜精矿供应扰动持续加剧:一是全球头部矿山突发事故频发,二是传统铜矿主产国资源禀赋下降,三是地缘政治风险外溢。目前,全球铜矿产能增速远低于冶炼产能扩张速度,铜精矿紧张局面难以缓解。在反向开票以及关税政策影响下,废铜供应存在减少预期。若美国进口关税如期落地,将打破当前铜地域性供应失衡格局,带来阶段性供应改善。三季度,铜需求可能转弱,但四季度有望增长。综合来看,基本面仍对铜价形成持续支撑。


从宏观面来看,全球经济正处于复杂调整期,呈现“韧性与风险并存、分化与重构交织”的特征。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面临通胀、债务、地缘等多重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但其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或将深化,并通过政策外溢导致美元信用受损、“去美元化”加速,美元指数承压,全球金融稳定性受到威胁。此外,全球多国经济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地缘风险犹存,可能引发金融属性较强的资产价格波动。相比之下,尽管中国经济复苏面临局部压力,但是“全面复苏”仍是主趋势,政策协同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回升基础。


综上所述,铜价年内低点已在上半年显现。具体来看,三季度,受需求端表现乏力叠加美国拟议铜进口关税政策存在落地风险影响,供需矛盾或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铜价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呈现弱势调整格局。但考虑到全球制造业韧性犹存、原料紧张等情况,回落幅度预计相对有限。四季度,随着海外宏观环境明显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且落地概率较大,国内利好政策持续释放效能,叠加原料供应趋紧与市场需求回暖形成共振,铜价将迎来上行拐点,逐步震荡回升。


预计下半年LME 3个月期铜价格主要运行区间为8800美元~10500美元/吨,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估算,上期所3个月期铜价格主要波动区间为72000元~85600元/吨。


供需缺口难补


市场维持紧平衡状态


上半年,全球铜精矿供应受各地区不同因素影响,但整体仍保持微幅增长。智利和秘鲁的矿山在局部干扰下实现产量增长,巴拿马铜矿重启受阻、加拿大矿场因火灾暂停生产,非洲的矿山则受自然灾害和事故影响较大,刚果(金)卡库拉铜矿大幅下调产量指引,赞比亚的部分矿场亦未恢复运营。需求呈现分化态势,海外铜冶炼产能利用率下降,中国冶炼产量则快速增长,虽有减产计划但尚未实际执行。受供给增速不及需求的影响,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降至-44美元/吨,供需缺口达18万吨。


展望下半年,预计矿端产量将稳步增长,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全年供需缺口预计将扩大至27万吨,加工费或将继续维持低位,难以反弹。


上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预计为1343万吨,同比增长3.1%;消费量为1329万吨,同比增长3.7%,呈现供大于求格局,过剩14万吨。但是受美国“虹吸”库存的影响,供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不均衡。下半年,国内冶炼厂或因原料成本上升而调整生产节奏,但海外新增冶炼产能将带来一定增量,预计精炼铜产量将保持稳定;而国内“抢出口”效应仍在延续,预计下半年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不考虑库存及金融属性因素,2025年,全球精铜供应仍将维持数字上的过剩格局,但在现货市场表现为紧平衡状态。


国内冶炼产能扩张放缓


废铜仍是短板


安泰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增铜粗炼和精炼产能分别为68万吨和72万吨,铜粗炼总产能达到1008万吨/年,铜精炼产能达到1497万吨/年。2025年,主要投产项目包括广西金川二期30万吨、铜陵金新铜业50万吨、赤峰金通铜业二期30万吨等,预计铜粗炼和精炼产能将分别增加110万吨和130万吨,届时,国内铜粗炼和精炼总产能将分别达到1118万吨和1627万吨。


上半年,国内没有新的铜矿山项目建成投产,但随着甲玛铜矿恢复正常运营、玉龙铜矿达产运行,西藏的矿山产量快速增加,成为国内铜精矿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些矿山恢复带动下,预计2025年国内铜精矿产量将小幅增加。2025年底,江铜旗下城门山三期、武山三期以及巨龙铜业旗下巨龙铜矿二期项目计划投产,将推动产能进一步增长,但对当年产量贡献有限。


未来两年,西藏巨龙铜矿产量将持续增加,紫金矿业朱诺铜矿和哈密鼎新铜业延东铜矿计划于2026年投产,未来国内铜精矿产量具备增长空间。


废铜市场供应趋紧价格坚挺


2024年结转的高库存废铜在一季度基本消耗完毕,而同期回收量增长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持货商惜售情绪升温,废铜供应偏紧局面加剧,价格表现坚挺。


展望下半年,尽管取消关税过渡期内中美双方积极进行“抢出口”和“抢进口”操作,可能导致三季度中后期至四季度前期进口量增加,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此外,从其他国家进口废铜以弥补美国缺口需较长时间布局。国内方面,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废铜回收量有所提升,但价格因素及反向开票政策可能抑制供应释放,综合来看,下半年废铜供应仍趋紧。


国内铜供需情况分析


笔者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精炼铜产量约为646万吨,净进口量为159万吨,供应总量达805万吨;消费量为764万吨,供应过剩41万吨,较去年同期扩大18万吨。


上半年,精炼铜产量未受到铜精矿加工费转负的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一是多数企业依靠长单加工费维持运营;二是冶炼复产及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地方骨干企业“保增长”意愿较强;三是冶炼副产品如黄金、白银、硫酸、小金属价格上涨带来良好收益。下半年,随着-40美元/干吨的铜精矿陆续到厂,废铜供应依然偏紧,企业经营压力上升,产量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全年铜产量仍将保持较大增幅。


政策驱动与外部风险并存


一季度,铜“抢出口”行为仍在延续,叠加光伏“抢装潮”、“以旧换新”政策加码等因素推动,需求好于预期。二季度,中美贸易战反复波动,先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迅速反制,随后5月初谈判取得进展,关税暂缓实施,国内出现一定“抢出口”行为,但整体效果略逊预期,铜价相对稳定仍支撑刚需较好释放。下半年,部分需求可能难以维持高增长,美国政策及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存,需求增长将受到一定制约。


1—5月,我国精铜进口量同比下降4%,出口量同比增长58.7%。6月,部分企业仍有出口行为,叠加国内市场进入传统淡季,终端需求放缓,在汇率及关税预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进口窗口保持关闭状态,因此,上半年我国精铜净进口维持低位。随着美国精炼铜库存上升,预计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部分铜资源有望流入我国,但整体规模有限。从全年来看,精炼铜净进口量同比将明显下降。


综合供应与消费情况,初步预计2025年国内精铜产量仍将保持一定增长,高于消费增量。不考虑库存及金融属性因素,全年精炼铜供应将呈现约38万吨的数字性过剩,较去年有所收窄。然而,结合在途库存、区域分布及金融属性等因素,现货市场仍将表现为紧平衡状态。


(作者单位: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