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再生铝产教融合研讨会暨教材编制启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

|
1970年01月01日 08:00:00
|
440 浏览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再生铝产业人才与技术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迈进。4月25日,再生铝产教融合研讨会暨教材编制启动会在重庆科技大学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体两翼”的重大战略规划,扎实推进再生铝产业职业教育建设进程。围绕以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的教材创编理念和内容设计展开研讨,致力于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教材。  本次会议由重庆科技大学、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联合主办,重庆科技大学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专业指导。来自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再生铝领军企业的40余位代表参会,重庆科技大学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戴庆伟主持会议。重庆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雄致辞,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万红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恩、副秘书长李波,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胡艾滔、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教育培训处副处长祝丽华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为会议定下了高起点、深融合、促发展的基调。  周雄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电解铝产能逼近上限,再生铝成为缓解铝资源供给压力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废铝回收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进口量逐步回暖。2024年进口量达178.5万吨,2025 年1-3月进口量50.66万吨,同比增长6.96%;2024年底我国再生铝建成产能突破2300万吨,产量从2012年的480万吨升至2024年的1055万吨。长期以来,重庆科技大学与再生铝企业保持紧密合作,此次教材启动会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起点。学校将发挥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特色优势,加强与再生金属分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通过编制教材,为再生铝产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万红岩介绍了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果。该共同体由中铝集团牵头成立,在思政引领、校企对接、职教出海等方面成效显著。他强调,再生铝产教融合服务于国家“制造强国”与“双碳”目标,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升级,还为教育变革提供思路和方向。目前共同体已开展多项工作包括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和产业学院、开放生产线用于实训等。会议中,万红岩解读了国家对铝产业和再生铝的规划政策,强调教材编制要符合产业需求、融入企业场景、明确实施计划,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适配度。  李波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对启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在“双碳”目标下,再生铝产业肩负绿色发展重任。但当前产业发展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工艺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教材编制刻不容缓。李波建议,一是教材应突出实践导向,通过增加实际案例、操作演示等内容,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强化创新融合,及时融入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体现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三是紧跟标准动态,定期更新国内外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他还倡导以教材编制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各自优势;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探索“技能认证+学历提升”通道,为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祝丽华围绕国家规范教材编写要点发表专业讲话。她指出,《2023年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指南》是本次教材编写的参考依据。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主编需具备深厚的专业造诣,编写团队应涵盖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多元人才。在内容设计方面,要严格把控教材插图和文字内容,避免不当信息,确保知识点准确、案例恰当、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同时,教材栏目设计丰富多样,课后复习思考题涵盖多种题型。此外,祝丽华还强调了教材配套资源如三维模型、教学软件等对教学的重要支持作用。  会议期间,重庆科技大学教材编制组对再生铝教材编制提纲进行详细介绍,内容涵盖再生铝产业基础、技术工艺、现场操作实务、环保安全以及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会中,参编单位围绕编制提纲展开讨论,从企业实践、教学需求等不同角度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完善教材内容、提升教材质量出谋划策。会后参会代表共同参观了校史馆及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实验室。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再生铝产业产教融合搭建了重要交流与合作平台。各方将以教材编制为新起点,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推动再生铝产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我国再生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杨丽丽)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