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广源集团:表面改性在粉体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970年01月01日 08:00:00
|
1892 浏览
|
慧正资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无机粉体产业正加速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广源集团通过构建"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率先开启以高值化、功能化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推动传统无机粉体加工业向现代新材料领域跃迁。 在此过程中,表面改性技术作为衔接粉体生产与终端应用场景的关键赋能环节,通过精准调控界面相容性、分散稳定性等核心指标,正在重塑无机粉体从基础原料到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价值链条。 一、粉体表面改性的5大理由 01 改善粉体与基材的相容性 在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体系中,无机矿物填料因其成本优势与功能可设计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分。然而,无机粉体的高表面能与有机高聚物的低极性特征形成显著界面性质差异,这一界面失配导致填料在基体中难以实现均匀分散与有效界面结合,进而引发复合材料力学弱化、应力集中等结构缺陷。 为此,需通过表面改性技术进行界面工程化改造:通过接枝偶联、有机包覆等表面修饰手段调控其表面润湿性,降低与聚合物基质的极性梯度,构建化学键合或物理锚定作用,优化其与有机基体的界面相容性。 02 防止颗粒团聚,增强粉体分散性 机械研磨制备的无机粉体因晶格断裂会在新生表面暴露出大量高活性羟基及离子键断裂位点,这些表面缺陷导致颗粒表面能显著升高,在范德华力与静电引力协同作用下引发团聚现象。当此类未改性粉体直接引入高聚物基体时,其团聚体不仅作为应力集中源诱发微裂纹萌发,更会破坏复合材料相界面的连续性,造成材料力学性能降低。 通过表面接枝改性可针对性解决这一工程瓶颈:硅烷偶联剂等改性剂的水解基团与粉体表面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同步中和表面电荷并降低表面能至50mJ/m²以下,实现团聚体解离;其长链有机端则通过构建C18烷基等空间屏障层,使粉体在熔融共混时能突破聚合物链缠结能垒,最终获得分散均匀的理想填充形态,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升2-3倍的同时维持加工粘度波动率<15%。 03 降低粉体吸油值 吸油值是衡量粉体吸附能力的关键指标,它深刻影响着粉体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加工性能以及最终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增塑剂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为例,高吸油值的填料会在加工过程中过度吸收增塑剂,导致体系黏度上升,进而削弱树脂的加工性能,增加生产成本。 然而,通过表面改性处理,无机粉体的表面极性得以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少,润滑性增强,从而使得粉体堆积更为紧密,堆积密度提高,吸油值相应降低。这样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加工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 04 赋予材料功能特性 未经改性的粉体通常作为填料用于降低下游领域生产成本,但其功能特性有限。当粉体添加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甚至可能导致材料性能显著下降。相比之下,经过表面改性的粉体通过调控表面化学组成、物理结构或引入功能性基团,能够显著提升或赋予材料全新的功能特性。这不仅提高了粉体在材料中的添加量,还拓展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 例如:广源集团自主研发的GY-2000W氟橡胶专用改性硅灰石,通过特殊改性工艺,在提升加工稳定性的同时,赋予产品优异的力学性能;采用复合改性工艺开发的光伏胶专用活性碳酸钙HX-916,在下游应用中表现出卓越的触变性、耐候性和耐热性。这些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表面改性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和应用价值方面的巨大潜力。 05 提升材料节能、安全、环保特性 表面改性技术通过优化粉体的界面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其在环保、节能、安全及健康领域的性能,推动材料向绿色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采用硬脂酸钙包覆的碳酸钙,可有效降低粉体在塑料挤出过程中的摩擦热,减少高达30%的能耗;通过润滑改性处理的重钙填充PP材料,其注塑周期缩短20%,单位能耗降低18%;改性氢氧化铝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包外壳,极限氧指数(LOI)从21%提升至32%,烟密度下降60%,显著提升了安全性能。 二、粉体表面改性工作的开展方式 1、立足粉体自身性能,发挥优势。 粉体表面改性应以粉体自身属性为基础,充分了解其元素组成、晶体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做到扬长避短,最大化发挥粉体的优势。不同无机粉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组成和结构,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征。在高附加值开发过程中,需结合下游应用需求,通过表面改性技术优化粉体性能,赋予其更多功能性,以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行业痛点。 随着下游产业升级和新兴领域的崛起,无机粉体行业的需求正朝着高性能化、绿色化、功能化及定制化方向发展。在开展表面改性工作时,应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精准把握下游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产品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3、开发新功能,拓展新应用领域。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高科技和智能化领域对基础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无机粉体材料仍存在未被开发的潜在功能,这些功能是拓展新应用领域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挖掘粉体的潜在性能,推动其在高端领域的创新应用。 4、建立科学的粉体产品评价体系。 随着无机粉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粉体基础检测指标(如活化度、吸油值、粒径等)已不足以全面反映粉体性能。需要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评价体系,如改性助剂对粉体的包覆率、包覆类型;粉体表面电性和微观形貌等指标。此外,结合粉体在下游应用中的实际表现,间接评估改性效果。只有对粉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改性工作中找到方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