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2023年12月)

|
2024年05月07日 09:06:14
|
600 浏览
|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模型结果显示,2023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34.9,较上月上升0.1个点,位于“正常”区间运行;先行合成指数为70.4,较上月下降2.5个点。近13个月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见下表。   景气指数略有上升   2023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34.9,较上月上升0.1个点,位于“正常”区间运行。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由图2中国铜产业景气信号灯可见,2023年12月份,在构成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的9个指标中,除房屋销售面积位于“过冷”区间之外,其余8个指标均位于“正常”区间。   先行合成指数有所下降   2023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为70.4,较上月下降2.5个点。中国铜产业合成指数曲线如图3所示。在构成中国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的6个指标中(季调后数据),有M2和电力电缆分别下降3.8%和12.4%。   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2023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运行呈现以下4个方面特点:   1.铜冶炼企业生产经营基本平稳   2023年,国内铜冶炼生产企业全年阴极铜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新增冶炼产能和复产产能的有效释放和提升;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维持较高水平,刺激了冶炼厂的生产积极性;冶炼厂加大对废杂铜原料利用等。2023年12月份,尽管国内主要冶炼企业生产情况未及预期,但产量仍处于全年稳定的高产状态,当月阴极铜总产量环比、同比实现双增长。   2023年,铜精矿加工费TC先升后降,年末降速加快。12月份,矿端现货供应紧需求旺,加工费承压快速恶化,当月主要港口铜精矿库存有所减少,导致港口现货供需形势趋紧。进口铜精矿加工费TC继续回调,下滑速度加快,一个月之内由79美元/吨跌至62美元/吨,2023年12月末降至65美元/吨左右。另外,2023年12月底,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已敲定2024年一季度的现货铜精矿加工费TC为80美元/吨及8.0美分/磅,较2023年四季度现货铜精矿加工费TC的95美元/吨及9.5美分/磅减少了15美元/吨及1.5美分/磅,显示出市场对铜精矿供应收紧的预期。   2.下游生产出现分化,终端市场回暖   从下游分行业来看,2023年12月份,国内下游铜材行业需求总体相对平稳,分类行业开工率有所分化。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率小幅下降,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也呈现季节性走弱趋势,环比小幅下降;铜箔开工率大幅下滑,海外订单未见明显起色;铜管企业生产出现了增长态势,得益于海外需求复苏,出口排产高于内销,开工率环比有所增长;铜板带开工率持续乐观,为保障终端市场的需求,企业提升产能及加大备货量来完成订单。   从终端市场来看,2023年12月份终端行业产销情况相对乐观。我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进度加快,电网工程保持稳定增长,电缆企业订单和用铜量同比出现较好增长,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相关订单增速较快;空调企业排产同比增长,受国外市场需求影响,出口持续回暖。另外,房地产和汽车市场均出现了翘尾行情,其中,房地产成交数据环比回升,并且同比转为增长;汽车销售总体上也有所改善,表现好于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及出口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3.铜价先跌后涨   2023年12月份,LME三月期铜开盘于8477美元/吨,最高为12月28日的8716美元/吨,最低为12月6日下探至8238美元/吨,收盘于8562美元/吨,较上月上涨92.5美元/吨,涨幅1.1%。LME当月和三月期铜均价分别为8394美元/吨和8484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2.9%和1%,环比分别上涨2.6%和2.6%。   内盘沪铜与外盘走势基本一致,2023年12月份,SHFE当月和三月期铜均价分别为68766元/吨和68363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1%和3.6%,环比分别上涨1.2%和1.3%。   2023年LME三月期铜均价较2022年有所回落,LME当月和三月期铜均价分别为8447.5美元/吨和8515.5美元/吨,同比分别下跌3.5%和3.3%;内盘SHFE较2022年略有上涨,当月和三月期铜全年均价分别为67991.1元/吨和67759.7元/吨,同比分别上涨1.4%和1.9%。   4.精铜进口略有减少   2023年12月份,我国精铜进口量同环比均有所下降,进口量为33.9万吨,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15.3%;铜精矿进口量为248.4万吨,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1.6%。国内精铜产量有明显增量,精废价差扩大,废铜替代精铜的作用逐步增强,市场精铜资源短缺局面有所缓解,当月进口利润虽然有所收窄,但是进口窗口保持打开。   2023年12月份,再生铜进口量为19.3万吨,同比增长38.8%,环比增长5.5%。废铜进口量环比、同比均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随着精铜价格上涨,精废价差拉开,废铜对于精铜的替代作用有所增强,加之国内精铜资源库存量低供应趋紧,因此,部分利废企业多进口废杂铜维持生产。   从整体上看,2023年我国铜产品进口方面,铜精矿、废杂铜进口量同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精炼铜进口量同比有所下降;全年铜精矿进口量2753.6万吨,同比增长9%;废铜进口量为198.6万吨,同比增长12.1%;全年精铜进口量为373.7万吨,同比下降3.8%。   初步预计,2024年年初,中国铜产业景气指数仍将位于“正常”区间运行。   (刘若曦 张楠 执笔)   附注:   1.铜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铜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6项指标构成:LME铜结算价、M2、铜产品进口量指数、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电力电缆产量。   2.铜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铜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国内铜产量、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铜企业利润总额。   3.铜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铜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铜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铜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铜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铜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9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7.生产指数,包括国内生产铜精矿金属含量、精炼铜产量和铜材产量。进口量指数,包括进口铜精矿含铜量、进口精炼铜和进口铜废碎料含铜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