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葛红林:氧化铝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赤泥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

|
2024年03月28日 10:19:32
|
9724 浏览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赤泥绿色利用现场交流会开幕式上致辞,提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的五点建议。  一、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赤泥综合利用的格外重视。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赤泥越来越关注。近年来,许多代表委员就赤泥综合利用连续提交提案,呼吁国家重视并给予支持,新华社、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今年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赤泥分别列入原料替代的源头控制标准和产业链协同降碳标准体系,加大了对赤泥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又如,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政策机遇期,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加快工作步伐。  二、积极争取所在地政府对赤泥综合利用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赤泥等工业固废资源利用或替代建材生产原料;贵州省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以赤泥等工业固废为重点,分区域、分行业推进工业固废的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河南省印发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赤泥等为重点,突破有价组分全量利用等技术,提升综合回收率,提高产品附加值。  特别是百色市政府将赤泥综合利用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出台赤泥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生态铝重点实验室。目前,百色市的企业已形成了以有价元素提取为主体、多途径利用的发展局面,取得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的成绩。2023年,百色赤泥选铁量位居全国第一,赤泥利用量超过230万吨,占全国赤泥利用量的20%之多,走在全国前列。  相比之下,仍有一些赤泥产生量大的地区,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持不足。氧化铝企业是赤泥综合利用的主体,应积极开展政企合作,要积极向所在地政府沟通汇报,尽可能获得关心和支持。我们也呼吁有关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地出台支持政策,推动碱水红山的治理,造福一方百姓。  三、氧化铝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赤泥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2023年,我国氧化铝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中铝集团1737万吨、魏桥集团1650万吨、信发集团1029万吨、三门峡铝业849万吨、博赛集团400万吨、文丰集团397万吨、国家电投365万吨、东方希望285万吨、靖西天桂243万吨、南山集团168万吨,氧化铝产量的大小也意味着赤泥排放量的大小。协会对这些行业企业赤泥综合利用情况也做过初步统计和分析,发现企业之间的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  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重视企业ESG生态体系建设,出台了不少严格的要求。比如,国企央企以及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发布年度ESG行动报告。在新形势下,氧化铝行业要不断地增强赤泥综合利用的主体感、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大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入和示范项目建设,龙头企业要发挥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全行业的治理正能量。  四、要积极营造跨界开放、“百家争干”的良好局面。在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中,我们特别倡导“企业主动、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和“跨行业、跨专业联合攻关协同发展”以及“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大理念,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探索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力争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要加强跨行业间的交流合作,联合制订赤泥利用产品标准、开展产品应用试验,共同推动赤泥利用产品在相关行业的推广应用。要促进赤泥综合利用国际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互认,推进国际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的跨国投资建设。今年,协会仍将联合举办赤泥综合利用国际论坛,力求打造常态化的全球性合作交流平台,聚集全球的人才智慧,集成一切可联动力量。  五、协会赤泥办要进一步发挥助推和保障作用。要认真组织好联合攻关,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项目实施,激发发明更多的工艺技术,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要加强赤泥综合利用的技术成果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敢于伸张正义,做知识产权的维护人和保障者。要深化政策预研究,积极为国家政策部门建言献策。比如,有建议: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磷石膏利用的专项补贴资金,能否参照应用到赤泥综合利用上。  赤泥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一个有望攻克的难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在赤泥综合利用的新赛道上,以科技创新驱动技术进步,以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优势,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变赤泥的碱水红山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静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