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武汉启动“无废城市”建设,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98%

|
2022年08月26日 00:00:00
|
26977 浏览
|
门窗幕墙网】加快建设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支持创建青山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中法武汉生态城低碳产业园和江夏区绿色建材制造低碳产业园,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8月2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有关情况,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今年4月,武汉市成功申报获得国家第二批“无废城市”建设资格,近日,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武汉市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如何打造“无废城市”,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朝辉介绍,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武汉市将推动产业链减废增效,支持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建成生态钢厂,推动汽车全产业链节能减排。武汉市明确,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快建设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张朝辉说,将支持创建青山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中法武汉生态城低碳产业园和江夏区绿色建材制造低碳产业园,提升工业园区循环化水平,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建设。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武汉市将积极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开展“两品一标”品牌创建,到2025年,“两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认证达到1000个以上;为提升秸秆高值化利用水平,武汉市将推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他透露,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优化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模式,严格实行分类收运;提高生活垃圾处置利用能力,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据介绍,武汉将打造废旧电池回收与动力电池材料制造、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高值化利用、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与整体资源化三大产业链。健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进废旧家电资源化处置。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98%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提升,与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现场作业的粉尘、噪声、污水产生量减少,工人需求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武汉市城建局建管办主任周才志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实现了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的转变,在推动建筑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2020年武汉市被住建部评为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据介绍,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稳定在98%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推进弃土消纳处置场地和建筑弃料再生材料厂建设,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广利用废弃渣土生产填方材料、砖、砂浆等材料,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随着城市建设品质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形势紧迫,2020年住建部联合国家十三部委联合发文对装配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2017年以来,武汉市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3374.5万平方米,1个项目获国家级、9个项目获省级、85个项目获市级示范,全市5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获国家级、9家基地获省级示范,为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打好了坚实基础。推动出台分类计量收费政策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副主任余刘琦介绍,将在“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推出系列举措。以各类大型餐饮门店和面馆、汤馆、火锅店为重点,通过安装餐厨垃圾三相分离装置,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他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出台分类计量收费和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补贴政策,争取出台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扶持政策,推动落实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城管部门将提供线上预约、线下回收进小区渠道,提高玻璃、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建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暂存和处置场所,从源头分类收运、专门处理。2022年底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到2024年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3000吨/日以上,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目前武汉已建成12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1.4万吨/日,基本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并将重点加快6个生活垃圾焚烧和5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推动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协同补充、填埋应急备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格局。到2025年,武汉将新(改、扩)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100座,新增分类收集屋1000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7%、回收利用率达到38%。推广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汤吉超介绍,2021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1.5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70%以上,有效减轻了“白色污染”。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农资经营网点,武汉市在东西湖区、汉南区等区种植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区域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站点,2021年全市农业重点覆膜区示范建成35个农膜回收试点,全年农膜使用量2270.26吨,回收量1850.72吨,农膜回收率达81.52%。同时,在新洲区开展省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试点项目,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尽收。2021年,新洲区各街镇设置回收站点4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他介绍,武汉市将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比例,加强化肥农药规范化管理,开展有机肥替减化肥项目。到2025年,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同时,还将继续推进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推广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现农膜有偿回收利用,到2025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试点,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