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作家观察丨 黄梵:玻璃幕墙的审美化,其实忽略了道德理念

|
2021年11月22日 00:00:00
|
18314 浏览
|
门窗幕墙网】编者按: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紧密交互,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带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表征。就此,围绕科学、艺术、心理、医学、伦理、环境等相关议题,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邀约我国知名作家、诗人、学者,联袂推出“作家观察”系列访谈,敬请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对鸟类产生了很大影响,据研究表明,“鸟撞”(在飞行中撞上物体)被认为是由人类造成的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人类创造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与人类居所的扩张和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流行,使得鸟类面临撞击的风险也日益加剧。“鸟撞”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如何看待这一令人伤痛的现象,这又在对人类告诫着什么?本期话题围绕《“鸟撞”,在城市化进程的现场》,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专访作家、诗人黄梵,带来他的看法。黄梵,诗人、小说家、副教授。已出版《第十一诫》《月亮已失眠》《浮色》《南京哀歌》《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中国走徒》《一寸师》《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等。代表作《中年》收入新诗百年百首等众多总结性选本,诗歌在海峡两岸广受关注,被联合报副刊主编称为近年在台湾最有读者缘的大陆诗人。长篇小说处女作《第十一诫》在新浪读书原创连载时,点击率超过300万,被网络推重为最值得青年关注的两部小说之一,已成为书写知识分子的数部经典之一。获“2015-2016年度十大好诗”提名奖、紫金山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芳草》汉语双年诗歌十佳奖、金陵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汉语诗歌奖、博鳌国际诗歌奖等。作品被译成英、德、意、希腊、韩、法、日、波斯、罗马尼亚、西班牙等语种。图片1.导演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纪录片您有否看过,而您是否对鸟类迁徙这一自然现象有所关注?您又是如何感受和评价这一自然现象的。黄梵:2009年有人请我做某电影节的评委,专门看纪录片,为了给选片打底色,我预先看了大量国内外纪录片,其中就有《鸟的迁徙》。我的视角可能与别人不同,尽管雅克贝汉把片子拍得很美,但片中大雁等的振翅飞翔,带给我的感受不是浪漫,是辛劳的体力活,没有食物的及时补充就难以为继。片中的跟拍恰恰让我感受到,人类生活的优裕,我无法想象有人会愿意那样生活。鸟类迁徙,实在是生存压力所致,它们无法像人那样可以造房子,种粮食,自己创造温室环境,就地解决吃的问题,所以,它们的一生,会被地理气候牵着鼻子走,辛劳奔波一生,就为了找到活下去的出路,抚养后代。鸟的美丽身姿,容易让人忽略身姿背后的生存艰辛。迁徙真的很艰辛,甚至很危险,相当每年都来一次“长征”。2.研究表明,“鸟撞”(在飞行中装上物体)被认为是由人类造成的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加拿大,每年因鸟撞建筑死亡的鸟类个体数量在2500万只左右,而这一数量在美国则达到惊人的3.65亿到近10亿只之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居所的扩张和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流行,鸟类面临撞击建筑的风险可能会日益严重。您如何看待当下正在发生的这场鸟撞的悲剧?黄梵:我在小区不时会看到猫袭击鸟的场景,南京诗人育邦告诉我,鸟死亡的主因之一,就是猫捕鸟。但我没想到鸟撞建筑,也是主因之一。玻璃幕墙的发明人格罗皮斯绝不会想到,当年在包豪斯学校做出的先锋建筑创举,不止改变了城市景观,也改变了自然生态,成为鸟类杀手。确实,人类向高处的扩张,就是在侵占鸟类的领空,与当年西班牙人侵占印第安人的领地,性质是一样的。但我不相信人类会给鸟类“让路”,只能通过《鸟的迁徙》这类片子或文章、报道等,令人类反省,改变观念,收敛其贪婪,至少在鸟类的生存和人类的存在之间,找到兼顾两者的平衡之路,这是有可能的!3.您平时有关注过候鸟的议题吗?有无关注过鸟撞现象,或者,亲眼见过一次鸟撞?黄梵:我一直喜欢看“动物世界”“发现之旅”和BBC的片子,里面有大量涉及鸟类迁徙的内容。其实目前的生态意识,都来自卡森写的一本书《寂静的春天》,里面就谈到乌鸦、鸫鸟、鸽子、橙鸟、鹪鹩等鸟类受到人类杀虫行为的危害。我在写作课上讲过梁积林的一首生态诗,写黑鹰在沙尘暴中的境遇,沙尘暴一样是来自人类对草原和树林的自私作为。鸟撞问题,我以前没注意到,我爱人倒遇到过一次。我家面向阳台的墙面是玻璃,一只鸟有天撞向玻璃,落在阳台内,因为阳台护杆也是玻璃的,它屡屡起飞都撞在护栏玻璃上,据内人讲,它起飞需要一段距离,阳台距离不够,护栏玻璃又导致它误判,令它屡屡失败,后来内人把它托到护栏之上,它才成功飞走。4.建筑玻璃成为继水泥和钢材之后的第三大建筑材料,在人们发展城市建筑美学的同时,若鸟类因为这些“美”的建筑而死去,您认为“美”还为“美”吗?黄梵:是的,你提出了审美中的道德问题。因我在大学也教艺术史课程,也关注过审美中的道德问题。常人会把现代建筑的起源,仅仅视为新的审美需要,把它与沙利文等芝加哥学派的高楼野心、审美需要,挂上钩就心安理得了,其实忽略了现代建筑包含的道德理念:建筑师对繁复的装饰有愧疚感,指望通过简化建筑,比如立面无装饰等降低成本,来普惠大众。所以,玻璃幕墙可以说体现了无装饰的理念,也体现了格罗皮斯等人心中的几何诗意,但这只体现了建筑民主的人道理想,没有体现你问题里包含的生态思想。鸟类因人类而死,就要求我们在人道之外,还要关注物道,倡导对其他生命的尊重,这也是我2015年以来主要写物道诗的原因。我们不能等人道问题彻底解决,才去考虑物道问题,应该齐头并进。再说玻璃幕墙之美,并非只有物道问题,它也有人道问题,比如南方城市的高楼群,因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导致酷夏城区温度会飙升好几度,令人居环境恶化。所以,建筑审美产生的道德问题,恐怕还是要从美学的根处去解决,就是通过美学与生态的结合,去重建城市的审美。5.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接触动物。或者,您是否救助过动物,比如在野外救助过鸟类,是否救助成功?黄梵:经常接触,我和家人一直在喂养小区的两只野猫,其中一只与我们似乎很有感情。每逢我出门或晚上下课回来,它会在门口或小区路上等我,它不是完全为了吃猫粮,似乎需要人陪它一会,这时它会主动翻跟头给我看,我越夸它,它越翻得起劲。我有一首诗《野猫》,就是写它。我没有碰到需要救助的动物,我有个朋友黄砉,救助过一只烫烂了私处的野幼猫,花了数万元让它住院,救了过来,现在猫长大了,还养在家里。因我以前常爬钟山,见到过一些珍贵的鸟,比如南京绣眼鸟。我本来不认识,但在夫子庙写作期间,常去鸟市和一处桥上的遛鸟聚集地,从鸟主那里了解到这种鸟,后来爬山常看到,就把它写进了小说《浮色》。我现在居住的南郊江宁生态极佳,可以在小区树上看见麻雀、喜鹊、灰头喜鹊、乌鸫、八哥等,还有一些极漂亮的鸟,我不认识。每天早晨还没起床,就能听见小区里鸟的鸣叫,极为婉转动听。这里的鸟完全不需要投食,有足够的虫子吃。我以前住城区时,书房小窗外的窗台,是我喂鸟的地方,我常撒些食物,留给往来觅食的鸟。每当鸟在窗台啄食、休息,我就隔着玻璃打量它,那种体验难以言表。6.从鸟说开,您是否会在今年秋天乃至以后,家里的玻璃贴上防撞条?贴防撞条若是亡羊补牢的行为,您是否认为,还可能有别的途径,防止这一悲剧的发生?黄梵:我还不知道防撞条是什么?是我们在酒店玻璃门上看到的那种贴条?防止人撞的贴条,也能防止鸟撞?贴防撞条可能还是权宜之计,我很怀疑摩天大楼贴了防撞条,就能避免鸟撞,因为大楼或家家户户的玻璃如同镜子,彼此映照产生的视线错觉,千变万化,防不胜防。就算有醒目的贴条,我看见不少人还是会往玻璃门上撞,我自己也撞过,说明贴条只能避免部分误撞。可能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需要整个城市美学的改变,需要防撞科学发明的出现,更需要物道思想深入人心。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