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地产再无“金九银十”

|
2021年11月01日 00:00:00
|
25523 浏览
|
门窗幕墙网】按照惯例,楼市有销售高峰,房企也有推货节点,这个节点被公认为“金九银十”。部分开发商即使在上半年有所保留,到了这个时候,也会倾力销售,冲击年度目标。然而,就连强调“做好农民种好地”的龙头房企万科,尚有“活下去”“看天收粮”的感慨,足见行业环境风云变幻,有些情况确实难以预测。现阶段的房企,或许就有“逢秋悲寂寥”的感觉。尽管它们加大打折力度,变着法地展开花式营销,但楼市仍少了许多项目销售的捷报,以往“金九银十”火爆的成交局面也不复存在,显得格外冷清。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楼市宏观调控政策频出,“稳”字当头,开发商凝视着业绩目标与资金链,加快资金回笼,而购房者驻足观望却已成常态。因此,金九银十显得成色不足,已不足为奇。不过,“因城施策”下,部分城市似乎已经展开了救市的举措,前有限跌令,后有哈尔滨等各城市从供需两端的激励与松绑,再到央行“两维护”,释放着另一种市场信号。金九银十“爽约”金九银十,开发商开足马力,各个城市都在大搞降价促销,力度似乎比往年更大,其中有的是简单粗暴的打折降价,有的是变相让利,用花式活动吸引购房者。但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开发商这种真金白银式的假期促销,并未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意愿。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房子成交亦是如此。即便开发商开出“诱人”的单价,但只要购房者不去消费,成交便成空谈。郑州楼市的新房成交情况恰恰证实的这种现象。国庆期间,郑州不少项目开启了降价促销模式,相比往年力度、规模更为突出。其中,郑州一楼盘起初开盘均价在15000元-20000元/平方米左右,然而,在10月1日大幅下降2000元/平方米。此外,西三环的某项目从去年开盘的13500元/平方米降至11500元/平方米;郑州西四环某项目甚至开出了首付4万元的房子。但今年黄金周的成交量,却是近三年的低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郑州黄金周期间共计成交726套,成交量处于近三年最低水平,较2019年降低了44%,较2020年销量下降了63%。实际上,放眼全国十一黄金周降价促销失灵的情况,郑州楼市并非个例。在楼市行情不错的滨海城市青岛、烟台、无锡,开发商也在不约而同的降价促销,但新房成交却难言理想。而一线城市上海,在此期间共计成交面积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广州共计成交面积6.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二线城市武汉、宁波、长沙均有55%-92%的同比降幅。尽管特价房、工抵房、买房送品牌新款手机、买房送车位、买房送车、买房免三年物业费等优惠活动在楼盘促销中屡见不鲜。但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6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1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银十”成色不足,过去的“金九”也难言收成不佳。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9月,百强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7596亿元,单月业绩规模不及8月、首次环比下降。同比去年下降36.2%,较2019年同期也下降17.7%。同期,9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破零值,下降至-3.5%。上一次出现单月投资负增是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2月,再一上次则要追溯到房地产“去库存”的2015年。房价增速也在加速回落。9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转为下跌,增速分别为-0.1%和-0.2%。除去疫情冲击的去年2月份,已有6年未出现类似情形。这无疑是一个“爽约”的丰收季。降价失灵的背后眼下,全国楼市“金九银十”遇冷,“割肉”让利方法并未引得“凤凰”来,与宏观调控不无关系,“房住不炒”、楼市维稳仍是主基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房地产政策发布超400次,其密集程度创历史新高。从“五档分类”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到严查经营贷、首付贷;从二手房指导价出台到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以及不久前楼市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房贷收紧、利率提高政策等,都直接影响到了购房者的购买信心。同时,这也阻挡炒房客的购买热情。因利率的提高致使成本升高,加之房贷审批趋严、过程变长,加大了未来不确定性,直接致使部分炒房客未入场。不难看出,在多项严格调控政策的叠加作用之下,楼市“去杠杆”“去泡沫”效果开始显现,“金九银十”则是体现。此前,房企的“爆雷”也影响到了购房者的购买心态。如泰禾、华夏幸福、蓝光、恒大等大型房企流动性出现了问题,大型房企尚且如此,小型房企资金链则更脆弱。降价是优惠了,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赌上全家的积蓄去购买一套“暴风中”摇摆的房子。一旦房企出现资金链问题,易出现项目烂尾,业主维权路漫漫。对此,购房者对于新房的心理预期较低,置业新房安全感也随之下降。买涨不买跌,也是“金九银十”遇冷原因之一。尽管在“金九银十”期间,房企借着节假日的节点大搞借势营销,但购房者却并不买账。越是降价,越是没人愿意买房,市场观望情绪渐浓。难达销售目标多种因素叠加,致使“金九银十”爽约,十一黄金周甚至变成房企端单方面的“狂欢”,并未博得购房者的“芳心”。不难理解,开发商这样的行为实则是在“割肉求生”,抢收回流资金。如今,融资“三道红线”、土地出让“两集中”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房企必须千方百计地维持资金链的安全,都在紧抓销售、促回款。因此在融资持续收紧的情况下,若销售和回款也出现大幅下滑,那对房企的生存更是致命一击。事实上,从8月份开始,房企的业绩已经明显下滑,再不使尽浑身解数到销售端,今年业绩恐将难完成。就连房企老大哥万科也面临短期的业绩下滑。数据显示,今年9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2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2%;合同销售金额361.1亿元,同比下降33.79%。不止万科,今年上市房企九月业绩几乎全部“躺平”,昔日荣光至此黯然失色。9月,央企中海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203.73亿元,同比下跌41.6%;同期,融创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66.5亿元,同比下降32.33%。克而瑞数据显示,受下半年以来市场整体降温、销售业绩增速放缓的影响,截至9月末有近半数房企目标完成率不及70%,四季度去化压力较大,实现年度目标的难度加大。近两年来,国内房企“雷声”不断。诸如华夏幸福、蓝光、泰禾、中庚等都发生过资金链问题。“雷声”下的房企,“看空”气息弥漫。9月20日,正值中秋假期,新力控股过了一个“中秋劫”,股价在午后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过90%。随后新力控股发布公告,在港交所暂停交易。在如此敏感时间节点上,10月4日,花样年发布公告称,未能按时支付约2.06亿美元票据。事件迅速发酵,引来市场资金链安全与否的猜疑。笼罩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悲观”情绪,从未像今年这样浓重。眼下,进入第四季度,就整体而言,十一房企楼盘大促以及金九银十,也并未达到理想效果。这更加重了“看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言论。不过,事态正在发生转机。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在更早之前的9月27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一次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提及房地产还是2003年6月24日,距今已超18年。这也意味着,后续央行政策或许会致力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过严调控造成行业风险和金融风险。紧接着两天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中心意思与央行三季度政策例会一致。在地方上,日前,哈尔滨住建局联合当地自然规划局等8部门制定《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则被市场视为地方政府防范楼市过快转冷的重要“对冲”之举。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楼市降温过快,尤其是房价下行过快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来说,预计其未来在政策层面同步跟进放松的节奏会有所加快。这对于房企来说,无疑是一个久违的利好消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