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惠州:发力绿色制造体系 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
2021年09月08日 11:26:00
|
17560 浏览
|
慧正资讯:手上拿的智能手机,家里的超高清电视、机顶盒,车上的智能驾驶舱、动力电池,加油站的油品,工厂不可或缺的乙烯、ABS等精细化工产品……这些高品质的“惠州制造”,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人们对惠州的第一印象。 与此同时,绿色生态也是山海惠州的城市底色和优势,“惠州蓝”“半城山色半城湖”远近闻名。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何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惠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力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产业更环保 走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智能物流车来回穿梭精准配送物料,生产状态、供应链情况、设备运行等各种参数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而在一家数字化工厂里,没有嘈杂的生产场面,借助制造执行系统、安灯、电子看板等信息化手段,精益生产、透明管理、卓越运营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 科技赋能,让制造业能耗更低、排放更少、效益更高。时间回溯至从前,从“三来一补”,办实业、打基础起步,惠州产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发的一些环保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惠州积极转变粗放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加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惠州制造”成本优势、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创新优势转型升级。 破旧,铁腕整治关停污染企业,倒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化解环境污染问题。立新,加速培育新动能,引进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孵化、创新创业热潮涌动。 近年来,惠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仲恺高新区为例,“十三五”期间,仲恺科技拨款占区级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5%,该区日益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示范高地。 工业技改投资不断加强。去年,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惠州技术改造的步伐没有放慢,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51.2亿元,增长9.7%,居珠三角第4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企业自主创新的样板处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科技投入的作用。鞋业、家具、珠宝等传统企业褪去陈旧的外壳,加速向网络化、数字化、定制化转型升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节能降耗 公布首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 今年8月30日,市工信局公布第一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其中包括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奖励、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奖励。这意味着只要符合条件,企业不用再申请就可直接获得政府奖励资金。 “又更省事了。”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龚琼说。九联科技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致力构建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绿色价值链,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实现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 九联科技是惠州企业加速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23日,九联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惠州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根据惠州市“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对新获评国家级、省级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化”融合、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品牌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20万元奖励。近年来,惠州持续发力绿色制造体系,发挥绿色工厂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惠州制造业绿色转型。截至去年底,惠州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国家绿色园区1个(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绿色设计产品96种,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家,绿色制造蔚然成风。 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水蓄冷项目实现用电低谷储能,绿色理念贯穿产品设计过程……以绿色技术为导向,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惠州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 胜在转型升级、赢在环保先行。依托绿色制造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主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先进环保设备的投入,节能降耗、减少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园区提质增效 高标准打造“3+7”绿色园区 高质量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还需主动作为、科学谋划。 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零散发展模式相比,产业园区更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企业的互补和良性发展。曾经,数量不少的村级工业园对推动惠州产业发展作了巨大贡献,很多大企业、龙头企业也是从村级工业园里走出来的。但是发展到现在,村级工业园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能级等方面,都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惠州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企业进园区集聚,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去年5月,惠州出台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以打造“3+7”工业园区为抓手,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形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为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根据规划,绿色将是“3+7”工业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惠州将实现工业园区全部污水集中处理,科学施策,推动碳达峰工作,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建设产业先进、配套完善、环境优越的绿色园区。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惠州“3+7”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快马加鞭,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园区承载力、吸引力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惠州“3+7”工业园区建设捷报频传,各项建设跑出“加速度”。 南海之滨,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第一,今年6月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连续第3年获此殊荣,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被视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的仲恺高新区,上半年GDP达369.54亿元,比增27.2%,阔步向国家一流高新区迈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集聚发展,累计引进项目72宗,计划投资498亿元,动工项目37宗;7个千亿级园区也在加紧施工、提质增效,一派繁忙景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