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硅料价格涨150%上热搜,玻璃价格再反弹!光伏降成本成难题?

|
2021年09月03日 00:00:00
|
13497 浏览
|
门窗幕墙网】光伏产业链“降本促效”目标正遭遇挑战。9月2日,“硅料价格涨150%“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今年以来,硅料价格一路走高,从年初的8万元/吨上涨到20万元/吨,涨幅高达150%。价格上涨效应一路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组件厂商及终端电站,光伏产业链全线受到影响。硬币的另一面是光伏行业的热火朝天。2021年半年报发布后,光伏行业的景气度再次提升。日前,河南全省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启动会议暨集中签约活动在郑州举行,全省共66个县(市、区)开展屋顶光伏整县开发试点建设。全部建成后,可有效开发屋顶面积2.4亿平方米,建设光伏发电约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50亿千瓦时,直接投资约600亿元。受上述消息影响,9月2日早盘,A股市场上光伏、BIPV概念股持续拉升,晶科科技(10.630,0.45,4.42%)(601778.SH)、爱康科技(4.740,0.13,2.82%)(002610.SZ)等十余只概念股集体封板。一边是政策支持和需求扩张,另一边则是原材料持续涨价、成本日益增加,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成为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硅料、玻璃齐跳涨硅料价格跳涨的背后,是产能严重不足的挑战。今年6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议主要讨论今年以来光伏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除硅料价格上涨超150%外,硅片价格上涨接近60%、电池片上涨约4%、组件上涨约8%。国盛证券研报数据预测,2021年底硅料产能不过200GW,但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均超过300GW。该机构认为,硅料相对于下游产能来说是远远不足,硅料价格的上涨也符合市场规律。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全球大部分硅料产能集中在中国,硅料供应商主要有通威股份(58.310,-3.59,-5.80%)(600438.SH)、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大全能源(82.940,-2.16,-2.54%)(688303.SH)等。“整个行业,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是远大于硅料产能的。”9月2日,隆基股份(87.870,-0.27,-0.31%)(601012.SH)相关负责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过,硅料涨价的过程有一个时间差,硅片涨价时使用的硅料是前期成本较低的硅料,所以(公司)盈利情况还不错。”导致硅料涨价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前些年,硅料价格较为低迷,使得硅料企业扩产动力不足,大量的硅料企业也逐步退出行业。”一位接近通威股份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加上硅料的技术门槛高、投资金额大、扩产周期较长,难以及时匹配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因此阶段性的供需瓶颈促使价格持续上涨。”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通威股份拥有高纯晶硅年产能8万吨,在建的乐山二期5万吨和保山一期5万吨预计于2021年底投产,而包头二期5万吨则预计于2022年内投产。除此之外,通威股份亦计划在乐山新投2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其中10万吨将于2021年内启动。尽管通威股份有一定规模的硅料扩产计划,但硅料现有供给依然十分紧张。“虽然明年会有部分硅料企业产能投放,但下游环节产能仍然大于硅料环节产能,终端需求预计也持续向好,供需缺口依然存在,这给予硅料价格一定的支撑。”上述知情人士说。国盛证券亦指出,硅料产能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逐步投产释放,预计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迎来解除,后续各公司业绩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强。在原材料持续涨价压力下,各光伏企业交出的2021年半年报依旧十分亮眼。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对头部光伏企业的业绩点评均为“超预期”或“略超预期”。太平洋(3.430,0.02,0.59%)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前三强,分别是隆基股份、天合光能(58.400,-3.57,-5.76%)(688599.SH)和晶澳科技(73.200,-3.91,-5.07%)(002459.SZ)。以隆基股份为例。2021半年报显示,隆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50.89亿元,同比增长74.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04亿元,同比增长25.95%。值得一提的是,继硅料涨价后,此前一度降价的光伏玻璃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上升。PVInfoLink数据显示,9月1日,光伏玻璃3.2mm镀膜价格约24-2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较上周上涨3元;2.0mm镀膜价格则约18.8-21元/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较上周上涨1元。目前,买卖双方价格仍在博弈,组件一线厂家尚未接受本次调价。“降本”难题待解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国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间,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呈现下降趋势,I类资源区从2018年的0.55元/度下降至2020年的0.35元/度,II类资源区从0.65元/度下降至0.4元/度,III类资源区从0.75元/度下降至0.49元/度,下降幅度约20%。告别补贴、平价上网,叠加市场高需求和原材料涨价,光伏企业如何实现“降本”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光伏市场装机预期很高,但产业链还没做好充分准备。”上述隆基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硅料是阶段性问题而非长久性问题,但下半年硅料价格走势依然无法判断,原因是从产业链供需不均衡来看,短缺的硅料要到今年第四季度才陆陆续续有少量产能出来。“硅料涨价对于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企业并不友好,因为电池片、组件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太低,不注意控制成本就会赔钱。”2021年4月,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有分析师指出,光伏平价叠加原材料价格高企会挤压行业内低效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而企业可通过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从而实现降本促效。CPIA数据显示,今年HJT电池量产效率或达24.2%,头部企业可突破25%,但主流技术PERC仅为23.1%。有观点认为,平价上网叠加原材料涨价或倒逼行业选择效率更高的电池技术。面对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成本问题,光伏企业不得不通过调整开工率来适应市场价格变化。隆基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硅片业务受到硅料短缺影响,开工率不是太高,一季度平均80%左右,二季度不到70%。“对公司而言,面对上游供应链短缺的情况,是一个迎难而上的阶段。”他说。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原材料涨价是阶段性供求关系所引起,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平价上网,光伏行业的发展也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未来行业将通过技术进步和供应链竞争,完成“降本促效”的目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