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河北发现多个污水渗坑 为环保企业带来发展契机

|
2017年04月21日 09:50:14
|
14271 浏览
|
【铝博士网】我们已经有了“史上最强”、“长了牙齿”的《环境保护法》,但解决“存量问题”时,却似乎依然面临着“拳打棉花被”的尴尬。

  我们已经有了“史上最强”、“长了牙齿”的《环境保护法》,但解决“存量问题”时,却似乎依然面临着“拳打棉花被”的尴尬。

  近日,经由民间环保组织和媒体曝出的华北平原上的污水渗坑问题,让人揪心。随着国家环保部的介入调查,以及当地政府做出回应,人们发现,治理渗坑比想象当中复杂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污水渗坑积弊已久,涉及“无主坑”、环保责任主体“倒闭”、污染责任个体无力承担环境修复费用等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史上最强”、“长了牙齿”的《环境保护法》,但解决“存量问题”时,却似乎依然面临着“拳打棉花被”的尴尬。

  首先,长期存在的污水渗坑,特别是“无主坑”的责任主体如何确定?

  这次河北的两个最大渗坑,是原砖厂和原化肥厂留下来的,之后被两个农民偷倒废硫酸,形成目前恐怖的污染局面。两家企业应该早已经“倒闭”,甚至厂房可能都已经被拆除,但却留下了两个巨大的环境“窟窿”。按国土、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砖厂取土烧砖,应该要回填土地,恢复土地原功能,原砖厂显然没有做到。这就导致了“无主坑”问题。

  在法律主体已经“消失”的情况下,怎么去回溯环保责任?国外的立法经验是,公司解散之后,其他有关公司还要继续承担环保责任。美国《超级基金法》明确规定,污染的设备所有人、污染物的供应商、运输商、出借人等等,都要对污染承担连带责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方面值得中国立法借鉴。

  其二,加快设立“环境生态修复赔偿”制度,让污染者在被行政处罚之后,还要承担起环境的修复责任。

  当初两个偷倒酸液的农民,只被法院判决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而当地政府却要列出3848万元的预算来治污。如今,两个农民早已刑满出狱,但是20万平方米的两个污水渗坑还在威胁环境安全。

  环保行政罚款、刑事罚金,对于动辄天价的环境生态修复费用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环境保护法》本身还是没有全面覆盖到污染之后的生态修复这笔真实损失。所以,2015年中央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在行政、刑事责任之外,污染者还要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又认打又认罚”。目前,浙江绍兴市已经在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专户,值得关注。

  第三,目前法律对于污染的治理责任、治理期限不明确,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怠于治理“存量污染”,把问题一拖再拖,成了“历史问题”。

  现行《环境保护法》强化的是政府的监管、执法责任,治污责任则相对比较弱化,并没有规定明确的治理期限,鲜有地方政府因为怠于治污被问责的。像此次曝光的渗坑的那些存量的问题,一拖就是4年,其中还牵涉到治污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合同纠纷,更容易搞成扯皮事件。甚至有的地方因为领导换届,还可能出现“新官不治旧污”的问题。国家环保部明确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要“按日计罚”,但是对于地方治污却没有“按日计罚”的时间压力。如果这次不是环保组织把触目惊心的污水渗坑曝光出来,问题可能还要拖下去。

  污染“存量”问题,绕不开,躲不过,新《环保法》怎么去解决?这次渗坑事件无疑出了一道难题。真正“有牙齿”的环保制度,还需做到对症下药,明确“倒闭企业的环保遗留责任”、“生态修复赔偿”,以及推出地方政府的治污时间表。弄出了污染,100年也得有人出来担责。

QQ截图20160808170344.jp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