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上午闭幕,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拟进行78处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
报告补充了治理“城市病”的内容。明确指出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
增加“提高燃油质量”、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要“确保监控质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内容。
应该说,这些修改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和人民的呼声。而对于环保内容的这些修改,都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就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尤其是大气环境质量。
将3月5日原文本中的“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修改为“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体现了科学界对于雾霾的最新研究动态。
在3月9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记者见面会上,短短一个半小时时里,陈部长依然用了较大篇幅去向媒体解释“什么是PM2.5”、“PM2.5是怎么形成的”这两个问题。
有人可能会奇怪,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雾霾侵袭,PM2.5早已成为“网红”,公众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什么?可是现实就是这么诡谲,大部分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雾霾的背后就是PM2.5在使坏,可是却不知道这PM2.5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所谓“源解析”的重大意义。
通过源解析,我们可以知道污染是谁排放的,贡献量有多大,而不只是知道排放量有多大。比如我们现在知道,伦敦烟霾事件,主要是由燃煤造成,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主要由机动车造成,而我们中国的雾霾,则妥妥地是个“混血”——是复合污染造成的。正因为它的成因复杂,所以治理任务艰巨;也正因为它“血统不纯”,所以尚无完全可资借鉴的治理经验,几乎全得靠我们从零开始苦苦摸索。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来自中科院的这份对于中国特色雾霾“体检报告”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