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项治污大投入成效几何

|
2017年03月01日 09:04:34
|
10667 浏览
|
【铝博士网】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发明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污染治理的投入不断加大。随着治污项目加速落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水、土、气的质量将会越来越好。未来,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碧水蓝天就在眼前——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发明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污染治理的投入不断加大。随着治污项目加速落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水、土、气的质量将会越来越好。未来,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碧水蓝天就在眼前——

  来自财政部官网的消息,中央财政2016年拨付专项资金338亿元用于治理水、土、气。其中,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拨付专项资金131亿元,土壤污染防治95亿元,大气污染防治112亿元。继去年“土十条”发布之后,三大治污攻坚战全面打响。那么,助力治污的真金白银是如何投下去的,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伴随治污攻坚向纵深发展,哪里又将成为治污投入的新“战场”?就上述问题,记者作了深入采访。

  项目加速落地

  不久前,环保部组织的专家组抵达重庆,展开了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项目复核试点工作。2月初,重庆市环保局对外称,专家组对《乌江流域(重庆段)水体达标整治方案》《重庆綦江河水体达标整治方案》等12个方案中的项目逐个复核。重庆申报的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12个方案全部成功纳入中央储备库,涉及总投资200多亿元。

  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是环保部联合财政部开展的以地级城市为申报单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该项目储备库分中央储备库和省级储备库。环保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列入中央储备库的项目,应以解决地方水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改善部分地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或改善“水十条”规定的江河源头或现状优于地表水标准Ⅲ类的良好水体等。

  根据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通报的情况,中央财政下达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将首先用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集中用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据悉,对于未纳入中央储备库的项目,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予支持。

  据介绍,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去年完成建设。首批列入中央储备库的项目中,82个地市涉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49个地市涉及水质较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59个地市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19个地市涉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修复,6个地市涉及跨界跨省区市河流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水体保护,共涉及具体工程项目4800多个,总投资超过4300亿元。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也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2016年,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整合原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当年拨付专项资金95亿元,重点支持38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治理示范延续工作;支持各省负责统筹用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监测评估、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等。

  日前,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通报了近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相关信息显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在2015年首批启动的14个试点项目基础上,去年天津、河北、辽宁、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7个省区市结合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共启动142个试点项目。

  政策效果显现

  相对于治水与治土,大气污染治理是率先启动的治污攻坚战。监测结果显示,一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专项资金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2013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共安排254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治理雾霾。2016年下达专项资金112亿元,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落实“大气十条”。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重点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3.2%。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3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9%。

  按照“大气十条”相关要求,中国工程院组织50余位相关领域院士和专家,对“大气十条”作出了中期评估。评估认为,“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从中期评估结果中可以看到,各个地方政府通过立法立规、行政管理、科学技术和经济杠杆等多方面的手段,重点针对燃煤消耗、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施工扬尘等污染源实行了综合治理,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总体上看,2013年至2015年,“大气十条”各项措施显著降低了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细颗粒物的排放量,减排效果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各污染要素浓度逐年下降,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降幅明显。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将资金安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是发挥专项资金作用的保证。此外,“水十条”中央项目储备库依托省级项目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储备库中项目信息将定期补充和更新,有进有出。环保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环保部将加强考核,将资金安排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挂钩,建立奖优罚劣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投入力度不减

  “去年中央给北京拨付了4亿元的大气治理专项资金,北京又增加了1亿元,合起来一共5亿元用于支持‘邻居’河北保定、廊坊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介绍,通过这种支持方式,去年保定、廊坊两市减少了66万吨的燃煤使用量。

  今年是“大气十条”的考核年。北京要实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仍面临巨大挑战。北京市两会公布的预算显示,2017年北京治理大气污染费用达到182.2亿元。

  近年来,北京市相关部门在大气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多。北京市财政局网站公布的2010年至2016年官方预算及决算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总投入达到360亿元。其中,2015年达到134亿元,是2010年的7.88倍。2016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更上升至165.4亿元。

  北京治污投入加码是全国的缩影。伴随地方两会进入尾声,记者梳理发现,“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治理”均作为重要议题被写进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凸显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决心。

  围绕大气污染治理,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关停7台煤电机组和380座燃煤锅炉,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00家,PM2.5年均浓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陕西强调要把治霾作为环境保护的头号工程,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

  除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也被多地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其中“落实‘河长制’”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宁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重点湖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取缔企业直排口,严厉打击污染黄河行为,坚决保护好“母亲河”;江苏将实施100条以上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推进30个县市区省级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建设。

  此外,截至目前,至少有20个省份发布了地方版的“土十条”,分解和细化了国家目标。

  可以明确的是,声势更为浩大的治污攻坚战还将持续,让家园一年更比一年美的图景也在徐徐展开。

QQ截图20160808170344.jp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