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再生利用率不足5% 宁波建筑垃圾难题待解

|
2016年10月22日 08:57:16
|
15329 浏览
|
【铝博士网】再生利用率不足5% 宁波建筑垃圾难题待解

  随着宁波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产生的海量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之痛。从总体上来看,全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还不足5%,破解难题还需多方联动共同努力。
  再生利用率不足5%宁波建筑垃圾难题待解
  随着宁波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产生的海量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之痛。对于“垃圾围城”现状,社会给予了较高关注,如何解决建设垃圾无处堆放的难题,并通过循环经济再利用的方式使其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成公害
  在旧房拆迁或装修过程中会拆下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包括砖头、石块、和混凝土等渣块,而建筑工地上产生的泥浆也数量惊人。如今,甬城正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难题。
  “虽然自己受了罚,但确实不知道应当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事。”昨天,宁波市区一家酒店的老板老崔谈起自己因建筑垃圾处理不当而惹来的麻烦时,显得既后悔,又有些无奈。原来,几个月前,因为酒店装修,他将清理出来的装修废料承包给一个营运车主处理,但没想到这个承包人为了节约成本,竟将好几车装修垃圾就近倾倒在鄞西一处荒芜的农田上,造成了污染,老崔因为管理不善受到牵连,被有关部门罚款处理,并赔偿相关业主的损失。
  “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近年来,宁波市主城区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3500万吨,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其中仅2015年,宁波市主城区建筑垃圾生产量就超过3500万吨。”宁波市人大代表吴宗良对这个问题深有研究,根据他的测算,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地铁、城市规模扩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逐年递增,未来五年宁波市建筑垃圾产生量有可能达到新的峰值。目前,我市建筑垃圾传统的消纳方式主要有海洋围垦、山塘回填、基础回填和绿化用地等。
  根据专家的分析,目前宁波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建筑垃圾受纳场有限,消纳紧张问题突显,一些企业或单位就把建筑垃圾送到城郊,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这种做法占地又污染环境,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损害。
  建筑垃圾清运增加了城市管理和建设工程成本。一方面渣土和泥浆在运输过程中滴漏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污染道路环境,直接影响了市容市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许多渣土运输车超载超重,对道路等设施造成破坏;建筑工地直接偷排到地下管网的泥浆沉淀、堆积造成下水道不畅,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养护费用。对四处零散堆置着的建筑垃圾,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需政府部门或业主单位进行再清理,造成人力物力很大浪费。
  此外,由于渣土清运存在较大利润空间,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企业为减少运输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经常出现违章超载和不按规定就近随意倾倒渣土;有些无证清运的单位和车主为了逃避处罚或是节省开支,随意将渣土倾倒在郊区空地或其他工地,不按指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甚至进行无证清运。且政府有关部门中的个别人员甚至与这些非法行为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从而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漏网。
  再生利用率偏低
  “除了传统的消纳方式,对建筑垃圾完全可以通过再生利用的方式,使其变废为宝,最终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符合国家发展绿色建材和循环经济的产业导向。”宁波市住建委新墙办主任王人扬介绍,宁波市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在这方面努力尝试。
  如正在建设中的宁波机场扩建工程中,首次引入泥浆固化技术,成功实现了建筑泥浆就地处置,把泥浆分离成可回收利用的清水和可利用的泥饼,清水回流打桩,泥饼或固化后当场回填,或外运成为制砖的好胚材。
  走进机场高架扩建工程的现场,工地现场打桩产生的泥浆通过专用管道被引到一个大型的泥浆池,在泥浆池调节后,由专用设备分离泥浆中的水分,添加新型材料提高土体强度,再输入固液分离机处理。泥浆池中的灰色泥浆经过机组分离后,分离机的尾部就连续“吐”出一块块“泥饼”,另一端则排出了明澈干净的清水。
  “分离出来的泥饼,较原泥浆体积缩减70%至75%,同时还可节约工程用水量,有效进行二次利用。”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此外,鄞州区高桥镇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昨天上午,在位于高桥镇岐阳村的建筑垃圾处理厂看到,满载的建筑垃圾被工人分拣成混凝土碎块、木块和其他废料。碎块是水泥砖原料,木块是优质燃料和活性炭原料,剩余的废料则由环卫站运往垃圾填埋场……据悉,这是全市首个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经济链。
  分拣现场附近,一台“巨无霸”机器不断“吞”进混凝土碎块,“吐”出石粉,“一天最少能处理130吨废料。”机器的主人冯孝良说,他办水泥砖厂10多年,以前购买采石场的石粉作原料,去年到外地考察时发现,用建筑废料作原料,省了不少成本。去年,他投入90多万元购入了这套粉碎设备。
  离石宕不远,是冯孝良的加工厂。运来的石粉与水泥按4∶1比例加水搅拌后,被挤压成长方形的水泥砖,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7万块。“这种再生砖的承压能力超过了普通水泥砖,达到了国家标准。”老冯拿着产品认证证书说,去年以来,砖厂已经消耗掉6万吨废料,成本从原来的每吨22元降到15元。据测算,通过这个垃圾处理厂,高桥范围内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能在九成以上。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全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还不足5%,仍需进一步推广。
  破解难题需联动
  “垃圾不乱倒,泥浆不外运、河道不堵塞,海洋不污染,是建筑垃圾处置的大方向,从源头做起才是关键,这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应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和市场发力的方式。”业内专家分析说。
  2011年9月,宁波市就开始实施《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中转、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客观上讲,这个管理办法对规范管理建筑垃圾的处理起到了较大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法规有不少内容显得有些过时,如在当前泥浆固化技术已成熟的情况下,就应当大力推广现场处理的方式,而要完全禁止泥浆的运输转移和倾倒。今年5月,杭州已颁布实施类似法规,其经验值得借鉴。”吴宗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建筑垃圾科学处置、变废为宝的力度: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是制订政策,在贷款、税收、补贴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的企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形成完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对投资经营垃圾处理达到一定规模、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把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变成鼓励行为。
  推广建筑工地泥浆现场固化制度。把施工工地纳入管理范畴,实行前置性介入,要求大型工地的建筑泥浆实行现场固化处理制度,泥浆不出工地,同时从源头上鼓励可利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取代目前长距离陆路运输加船只驳运的处理方式,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费用。
  此外,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渣土管理。针对各类违法清运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遏制违法清运行为。只有把低成本倾倒的出口堵住了,才能从源头上鼓励和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宁波市人大代表、波宁律师事务所主任范云认为,应仿效欧美和日本的做法,高度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鼓励建立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目前,我市处置城市渣土的工艺已经成熟,堆积如山的破砖头、瓦砾、灰渣、混凝土块经粉碎混合压模后成型成砖,生产陶粒砖的整个过程基本不产生污水、粉尘。
  “这种工艺虽好,但如果缺乏政策优惠、资金补贴支持,企业难以赢利,就难以为继。生产成本过高是掣肘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关键还要靠政策扶持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范云说。

QQ截图20160808170344.jp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