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企业“一证难求”无证排放3000吨电镀废水是不得已?
|
2016年10月09日 09:29:52
|
12978 浏览
|
【铝博士网】深圳是电镀企业较集中的地方,企业数千家,从业人员达40万人,年产值约200多亿元,但因电镀行业有“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深圳一直采取限制措施。如光明新区,建区8年来从未批准这类企业落地,今后也不会。该行业也极难取得排污许可,但另一方面,电镀又是表面处理工业中重要的一环,目前有不可替代性。深圳电镀行业该何去何从、出路在哪?
前不久,南都报道了光明新区中恒华发工业园3000吨电镀废水滞留半年没人处理,被国家环保部点名要求挂牌督办一事。事件当中10个相关企业9个本身无排污许可,“租”用同一个许可证(属违规),业内人士称因电镀企业基本不可能拿到排污许可,此举是不得已。
深圳是电镀企业较集中的地方,企业数千家,从业人员达40万人,年产值约200多亿元,但因电镀行业有“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深圳一直采取限制措施。如光明新区,建区8年来从未批准这类企业落地,今后也不会。该行业也极难取得排污许可,但另一方面,电镀又是表面处理工业中重要的一环,目前有不可替代性。深圳电镀行业该何去何从、出路在哪?
禁
光明新区:不可能审批此类企业落地
此次“3000吨电镀废水”事件的企业中,深圳市鸿岸电子科技公司以及深圳市欧派克科技有限公司均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此前是“借”中恒华发工业园的生产车间的排污许可证进行运作的。鸿岸电子科技公司目前已迁移到了东莞,其负责人说:“像我们这种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深圳迁往东莞、惠州,大一点的企业都往内地迁移了”。他诉苦称:“搬离深圳是不得已,能够留在深圳肯定会留下来的,因为配套设施会更好,但是排污许可证搞不定也没有办法啊。”
电镀行业排污许可证“一证难求”长期存在。对此,深圳一电镀工业企业负责人称,对中小型电镀企业来说,排污许可证如同一座“大山”,迈不过也绕不开,“我们很难拿到手,刚好在东莞有一家企业有污水排放资质,所以我们只能把生产蚀刻工艺(会产生电镀废水)外包给他们。”
而这也是深圳电镀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该负责人透露,事实上,90%以上的企业涉及排污许可证“一证多用”,而这也是业内的一个潜规则,“因为整个广东省对待重污染企业都是严控排污许可证的,但是我们又要生产,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去寻找有相关排污资质的企业合作。”
光明新区城建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光明新区有的地方限批排污许可证,有些地方则禁批排污许可证,诸如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地方。自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光明新区从未审批过生产电路板这种高污染企业成立,而以后更不可能审批这种企业落地。她表示:“目前这种高污染企业都是逐步淘汰的,区里定了每年要淘汰的指标。”
事实上,南都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深圳对“三高”的电镀行业一直保留诸多限制。在深圳市经信委官网上,一份名为《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09年修订)》的文件显示,在禁止(淘汰)类一栏上,电镀行业赫然在列: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保护区和居民住宅区内禁止从事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化肥、染料、农药等生产项目或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以及禽畜养殖、屠宰、采石等项目。
赶
电镀行业污染危害大,被驱赶是“众望所归”
深圳的电镀企业多隐匿于关外地区,“躲避”来自官方的清查以及周边群众的举报。
事实上,相比垃圾焚烧厂等显性高污染,电镀行业的污染更具隐秘性。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指出广东的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如何治理金属加工所带来的污染,一直是民众关注的话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铬、铜、镍等重金属和氰化物。在未经严格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会给当地的河流、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长期积累将会给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近年来,坊间传闻,深圳将对电镀行业进行政策上的“驱赶”,即部分电镀企业房屋租赁到期后将不予续租。尽管官方并未有下发明确的文件,但此说法在深圳电镀行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