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谷:化解过剩产能不能一味“去” 还应合理开拓有效需求
|
2016年09月20日 10:24:39
|
14709 浏览
|
【铝博士网】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首位。下半年,去产能任务艰巨,必须加速。业内专家表示,化解过剩产能不能一味的“去”,还要积极合理的开拓市场有效需求。
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高敏)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首位。下半年,去产能任务艰巨,必须加速。业内专家表示,化解过剩产能不能一味的“去”,还要积极合理的开拓市场有效需求。
在今天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分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标准过低。
李若谷:我们建筑用钢国家标准是300兆帕,现在普遍使用的是335兆帕屈服强度的钢,而发达国家,平均屈服强度建筑用钢是400—500,我觉得我们的标准过低。
李若谷主张,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提高炼钢标准和钢材建筑标准。
李若谷:从钢混结构变成钢结构,我调查的时候是每平方米要贵200多块钱,建筑企业自己出钱肯定不愿意,得用税收或其他办法给免除这种负担。提高钢结构的百分比,在整个建筑行业的百分比,应该提高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就是40%、5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强调,要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仅让过剩产能依法依规退出,还要引导主动退出。
迟京东:下游用户的要求不断在变化,提升,而你还固守在原来的产品档次上,相对来讲你就是落后的。比如管线钢,钻井深度不一样,油气开发需要高端、高性能的钢,都要跟得上。今后,海洋石油的开发和陆地上用的钢又不一样,又需要开发。
不止是钢铁,像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都要去产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局副主任吴越涛表示,需求萎缩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要客观看待。中国未来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还能提供大量需求,国际产能合作也有很大潜力:
吴越涛:不能一味地去,只做减法,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合理地开拓有效需求,为过剩产能寻找新出路。现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去大力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表明,1亿元的铁路建设就能够提供3千多吨钢材的需求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