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值将达2200亿元

|
2016年08月04日 08:50:19
|
17800 浏览
|
【铝博士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探索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新模式。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探索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新模式。在工信部日前出台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建成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力争到2017年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4亿吨,加工利用再生资源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是我国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也是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高度集中的产地。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来自《行动计划》的统计显示,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含废石)23.7亿吨,其中北京0.5亿吨、天津0.2亿吨、河北15.7亿吨、山西2.7亿吨、内蒙古2.8亿吨、山东1.8亿吨,仅河北省承德市尾矿库就达867座,尾矿存积量近22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包括废有色金属、废钢铁、废塑料、废弃电子电器、报废汽车等)产生量4410万吨,其中北京550万吨、天津360万吨、河北1080万吨、山西580万吨、内蒙古240万吨、山东1600万吨。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建设了承德、朔州、鄂尔多斯、招远等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形成了有价元素回收、固体废物制备新型建材等产业;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形成了废金属、废电子电器、废塑料等回收利用集聚区;培育了北京金隅、河北冀东、承德炫靓等一批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规模小,从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低,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链条弱,在区域内尚未形成合理分工,产业集聚效应差;协调少,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政策措施等方面缺少协调。

  

  业内分析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进中务必要解决的问题。《行动计划》也由此出台。

  

  《行动计划》称,随着首都资源加工型工业企业的逐步转移,京津为周边地区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也为京津产生的大量再生资源提供了消纳和利用途径。

  

  《行动计划》中也明确了探索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新模式的实现路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建设10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示范基地,15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示范园区,50个能够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格局的重点示范项目培育30家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

  

  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力争到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形成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新模式,建成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4亿吨,加工利用再生资源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减少细颗粒物排放2000吨,减少化学需氧量7000吨,节水7000万立方米,减排氨氮及其他水体污染物3000吨,减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植被破坏和土地占用5万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