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携手共创绿色能源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步伐,水电累计投产1.1亿千瓦,水电总量占全国总装机比达21.2%;风电占比较“十一五”提升5.4个百分点;新增光伏4100万千瓦;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至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重点领域改革及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并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好绿色低碳发展难题,使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电力找到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宽广出路。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中国“十三五”能源发展政策导向及主要举措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发展呈现供需宽松化、格局多极化、结构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竞争复杂化趋势。我国能源行业呈现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结构双重更替加快、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系统形态深刻变化、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等特点。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传统能源结构性过剩
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大幅超过消费需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创1978年以来最低水平,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数 4329 小时,部分地区不足 3000 小时,今年预计降至4000小时以下。全国原油加工产能利用率不足70%。
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
我国风电、光伏、水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但部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严重。“十二五”期间,全国弃风率最高达到17%,累计弃风电量958亿度、弃水706亿度,今年上半年“三弃”矛盾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比例偏低,调峰能力严重不足。东中部电力负荷中心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但依赖大规模外送,需大量配套煤电调峰,经济性较差,还有可能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形成“负效应”。天然气消费市场亟待开拓,“十三五”约有800亿方天然气需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能源清洁替代任务艰巨
每年散烧煤消费量约7—8亿吨,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量20%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煤改气”、“煤改电”非一日之功,成本高;“劣质煤改清洁煤”也面临很多难题。清洁油品利用率不高。
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较低
能源系统调节性能较差,设备利用率较低。电、热、冷、气能源品种分散供应,梯级利用程度低。主要能耗水平与国际差距较大。跨省区能源资源配置矛盾凸显。新常态下,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需求增长减弱,市场空间萎缩,接受外来能源的积极性普遍降低。能源送受地区之间利益矛盾加剧,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受阻,部分跨省区能源输送通道面临低效运行的风险。
适应能源转型变革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能源政策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加快双重更替,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系统优化,创新模式,构建高效智能能源系统;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自主调节,积极变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增强能源及相关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