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

|
2021年06月16日 09:05:23
|
12437 浏览
|
征求意见截止时间到2021年6月24日。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时间到2021年6月24日。详情如下:

  关于《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倍增行动重大决策部署等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了《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提升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确保规划编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现将《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期内,书面反馈至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公示期:2021年6月10日—2021年6月24日

  联系人:于筑

  联系电话:0851-86820307

  电子邮箱:82679917@qq.com

  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185号

  附件:贵州十四五大宗固废规划(征求意见稿)(外网公示终稿).pdf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9日

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前言

  “十四五”是我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倍增行动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工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措施。

  为推进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依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等国家和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本规划中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是指我省各工业领域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生态和影响较大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尾矿、酒糟、赤泥和电解锰渣等。

  一、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下,我省加大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力度,不断创新综合利用体制机制,夯实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了《贵州省“十三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省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突破。按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优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推动研发应用了一批用量大、成本低、效益好、技术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磷石膏井下充填、半水石膏自胶凝材料治理地质灾害及充填技术得到有效应用,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高温石膏粉、α高强石膏粉等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污泥、飞灰)等试点示范工程在全国处于水平。磷石膏生产装配式墙板技术、磷石膏制酸、煤矸石生产陶粒、粉煤灰生产超细纤维纸浆板、萤石选矿废渣生产蒸压砖、磷石膏大掺量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综合利用产业链基本形成。围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产生地,地域特点、行业特点、技术特点,建成了磷石膏制建材、制酸、制充填胶凝材料、脱硫石膏制喷涂石膏、煤矸石发电、酒糟循环利用等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初步构建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在开阳县、息烽县、瓮安县、福泉市形成了以磷石膏、黄磷渣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瓮安县、福泉市列入国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在七星关区、盘州市、水城区形成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

  ——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时期,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总量约××万吨,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万吨,2020年综合利用率64.3%,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水泥、混凝土及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行业得到广泛利用,同时在能源、公路建设、井下填充、塌陷区治理、活性有机肥料、土地整治和复耕、复垦、复绿、环境修复等多个领域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十三五”期间,全省有1178家·次利废企业依法获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优惠,累计退税33.84亿元。针对磷石膏利用这一性难题,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形成磷石膏建材、充填、制酸三大利用途径,2020年实现全省磷石膏当年“产消平衡”。

  ——生态社会效益。“十三五”时期,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约12万个,减少堆存占用土地超过1.63万亩。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全省煤炭、火电、化工、有色金属、冶金、采矿等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延伸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点、提高环境友好度的重要途径,成为贵州工业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抓手。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受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仍面临产生量大、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需突破、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不高的严峻局势。“十四五”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7口期,也是我省实现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关键五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了要坚决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要求,2021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时,又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体现。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对综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对未来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正是贵州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新路子,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

  ——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对综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到2025年,力争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2.8万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我省资源能源消费量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2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从2020年的约×亿吨,增加到约×亿吨,给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产废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对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降低有害杂质和资源综合利用投入不足。

  二是耦合协同水平不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与产废企业、企业与园区、各个园区间耦合协同能力不足。产废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循环利用手段,与下游利废企业的联动机制不,未形成顺捷、的循环利用产业链。

  三是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尚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电解锰渣、赤泥综合利用技术还需攻关突破,石膏建材高质化应用有待提升,不产废、少产废技术缺乏;现有产品标准、规范等为综合利用提供有效支撑能力弱等,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四是利用途径单一。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主要是作为原料用于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行业,利用途径较为单一,在其他领域尚未开发出规模化和高值化利废产品,难以满足工业倍增对综合利用提供资源环境要素保障的需求,综合利用途径需进一步拓展。

  三、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发展为统领,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围绕工业产业发展、助力工业大突破,以“减排、降害、增效”为目标,以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示范带动,推行分类施策,强化科技攻关、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协同处置,创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培育扶持一批带动性、示范性综合利用重点企业,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为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有利于促进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长效激励机制,优化资金、政策支持,调动企业参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增强综合利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投资,增加绿色供给,激发绿色需求。

  坚持企业主体。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推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管理,把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切实控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本,让排放企业承担责任,让利废企业得到实惠。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创新,突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瓶颈,促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示范,力争在赤泥、电解锰渣等难点领域取得突破。

  坚持源头管控。强化产废企业综合利用力度,强制“两高”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排放物;以末端利用质量要求为导向,倒逼排放企业改进工艺技术,减少有害杂质排放。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工业倍增行动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突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排重点领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取得成效,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瓶颈获得重大突破,产业间融合共生、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形成,绿色化、规模化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示范作用增强,

  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到2025年,新增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综合利用能力增强。“十四五”期间,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比2020年增加2×××万吨左右。

  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创新能力增强,绿色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得到普遍应用,创建一批综合利用绿色项目、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四、重点领域

  (一)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

  ——发展方向。

  1、磷石膏。聚焦乌江流域、清水江流域“涉磷”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磷化工行业“以渣定产”。在磷石膏排放量大的地区和企业,以磷石膏建材、井下充填和制酸三大主攻方向,加快优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结构,推动磷石膏规模化、高质化、产业化利用。实施一批建筑石膏、高强石膏、无水石膏、净化石膏等基础粉体材料项目,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氧化钙等)项目,科学推进磷石膏无废害充填,扩大充12填应用范围。有序拓展磷石膏在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填料助剂等领域的利用。健全磷石膏产品质量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强化产品质量标准和工程应用规程的紧密衔接。到2025年,磷石膏增量产消平衡成果更加巩固,并逐步有序消纳存量。

  2、脱硫石膏。推进火电、化工、冶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改进、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脱硫石膏品质,推行脱硫石膏灰(渣)分类排放(堆存),降低杂质含量,促进脱硫石膏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发展高强石膏粉、喷涂石膏、自流平石、膏纸面石膏板、模具石膏、石膏晶须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发应用于化工、环保、农业等领域的石膏填充助剂。

  ——重点推广技术

  1、磷石膏。积极推进磷石膏净化提纯、利用水泥窑生产石膏粉、磷石膏基装饰建材、磷石膏低温转晶制备α高强石膏、α石膏制塑料填料、磷石膏制备石膏晶须、磷石膏制硫酸钾副产氯化铵等。

  2、脱硫石膏。推广利用余热余压对脱硫石膏进行烘干、煅烧的工艺及大型成套装备;推动强石膏粉、石膏晶须、预铸式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模具石膏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以及环保的土壤改良剂技术、矿井充填技术的应用。

《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

  图1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主要途径

  (二)粉煤灰

  ——发展方向。推进六盘水、毕节等粉煤灰集中产区相关企业粉煤灰分选加工技术改造,提升粉煤灰品质和附加值,推进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粉煤灰由产排集聚区向规模化应用集聚区低成本输出。

  进一步扩大粉煤灰在建材行业的综合利用,重点拓展在混凝土、轻质高强新型墙板和墙体、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新型建材领域的应用。加强“气化渣”(残余热值较高的粉煤灰)、循环流化床锅炉渣、低活性粉煤灰、“高钙固硫粉煤灰”等难利用粉煤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发。积极探索粉煤灰在木塑制品、矿井充填、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高值、大规模应用途径。

  ——重点推广技术。重点推广应用粉煤灰大掺量制混凝土路面材料,粉煤灰提取碳粉、玻璃微珠,粉煤灰矿井充填,粉煤灰低能耗超细化及改性,粉煤灰大掺量制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粉煤灰制超细高活性集料,粉煤灰制陶粒,粉煤灰制木塑制品填料等技术。

  (三)煤矸石

  ——发展方向。围绕煤矸石高值、规模化利用目标,以煤矸石充填、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发电为重点,鼓励煤炭采掘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建设煤矸石再洗选系统,对煤矸石分级、分值综合利用,无热值煤矸石用于加工路基材料、井下填充材料或建筑砂石骨料,低热值煤矸石用于生产烧结墙体材料,高热值矸石用于电厂发电。

  ——重点推广技术。重点推广煤矸石低成本分选技术、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塌陷区治理、煤矸石生产烧结墙体材料和烧结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生产偏高岭土、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煤矸石土地复垦复耕、煤矸石山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

  (四)冶炼废渣

  ——发展方向。推进黄磷渣、铁合金渣、钢渣等冶炼废渣产排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鼓励从冶炼废渣中回收稀散和稀贵金属等有价组分,提高生产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冶炼废渣在水泥、混凝土及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矿渣微晶玻璃等领域的掺配量,扩大在建材行业利用率。鼓励冶炼废渣无害化处置后用于路基材料和采矿井下填充材料,拓展利用途径。

  ——重点推广技术。含重金属冶炼渣无害化处置、冶炼渣低能耗破碎磁选和超细粉磨、钢渣生产高标号水泥,钢渣生产微膨胀型充填采矿胶凝材料、铅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火法和湿法工艺、锌渣提银、高钛高炉渣提钛、矿渣复合微粉、锌浸出渣中提取铟等技术。

  (五)尾矿

  ——发展方向。围绕磷尾矿、铝矾土尾矿、黄金尾矿、锰尾矿、重晶石尾矿、石材尾矿等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强化源头减排;鼓励开展尾矿有价元素、伴生矿物分离提取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鼓励尾矿替代机制砂石生产绿色建材、井下充填、塌陷区治理、农业复耕复垦、矿山环境修复、石漠化生态治理等大规模综合利用。

  ——重点推广技术。重点推广尾矿低能耗再磨再选技术,铅、锌、银等复杂尾矿清洁综合利用,尾矿贵金属提取,尾矿无害化井下填充,富硅尾矿制备强结构材料,尾矿生产微晶玻璃,尾矿生产水泥、墙体材料、再生骨料、透水砖等技术。

  (六)酒糟

  ——发展方向。围绕打造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聚焦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态保护,强化重点白酒企业升级改造和酒糟综合利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出酒率、降低酒糟产生量。支持白酒产区建设酒糟收储和清运系统,助力酒糟综合利用。大力扶持利用白酒糟生产蛋白饲料、饲料添加剂、食用菌、微生物制剂等在饲料、生物科技和农业等领域的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酒糟规模化利用项目。

  ——重点推广技术。重点推广酒糟生产燃气、有机肥、饲料、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制剂,酒糟生产食醋,酒糟发电等技术。

  (七)赤泥

  ——发展方向。重点推进氧化铝行业清洁生产,开展降碱增效行动,推行碱回收,促进赤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推动赤泥无害化排放标准制定和实施,推进赤泥中镓、钪等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研发降低赤泥放射性技术。突破赤泥大规模产业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赤泥产业化项目实。

  ——研发推广技术。以赤泥低成本脱碱后综合利用为重点,探索赤泥综合利用途径,重点开展赤泥提取碱金属、赤泥制备路基固结材料技术、赤泥生产室外非封闭环境新型建筑材料技术、赤泥制备环境修复材料技术、赤泥生产陶瓷复合材料技术、赤泥低温烧制技术、预处理综合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八)电解锰渣

  ——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松桃“锰三角”电解锰渣治理,强化源头减量化,降低单位金属锰产废量;强化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和循环利用等促进电解锰渣减排、降害。在金属锰行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针对电解锰渣中锰离子、重金属离子、可溶性盐等有害杂质,推动电解锰渣无害化排放标准制定和实施,促使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置,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推动硫化渣、电解阳极渣分类排放(堆存),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推进电解锰渣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电解锰渣在生产水泥调凝剂、混合材、混凝凝土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等行业低成本产业化技术上取得突破。

  ——研发推广技术。重点研发和推广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置技术,电解锰渣生产水泥调凝剂、混合材、混凝土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创新能力建设

  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难点、堵点,鼓励产废企业和建材等关联行业耦合联动,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在混凝土及制品行业开展“尾矿+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及制品试点;在烧结制品行业开展“尾矿泥+煤矸石+粉煤灰”多种固体废物协同利用试点;鼓励在装配式部品部件领域开展“尾矿废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生产装配式部品部件试点;鼓励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多产业、多品种协同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

  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和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面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的科研开发平台、协同创新平台、试验检测平台、应用推广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贵州大数据优势,引导和鼓励煤炭、火电、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

  依托国家和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优势,积极引入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团队,按行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用基础平台。

  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科技研发,攻克一批制约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分类施策,对粉煤灰、酒糟、冶炼废渣等综合利用率较高的工业固体废物,重点研发推广附加值高、固体废物利用量大的新产品;对赤泥、电解锰渣等难利用固体废物,重点组织无害化、规模化共性、关键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对磷石膏,重点拓宽磷石膏利用途径,提高磷石膏产品附加值。支持产废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源头减量、过程减害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三)培育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培育,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炼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上下游产业带动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绿色、、规模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四)创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聚焦全省煤炭、火电、冶金、化工等重点产废行业,推进落实新型工业化和工业大突破战略,以新型建材产业为重要抓手,集中支持、配套发展,形成骨干企业支撑的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省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福泉、瓮安2个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五)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绿色发展

  1、推动产废行业绿色转型,实现源头减量在磷化工、氧化铝、电解锰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化改造,利用能耗、环保、质量、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产废企业渣场和工业园区公共渣场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排放堆存试点,全省新增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鼓励磷肥生产企业利用国内外工艺技术和装备对现有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提升磷酸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磷、氟回收率,降低磷石膏产生量、提高磷石膏品质。推动提升电解锰渣、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净化处理水平,降低有害、难利用杂质含量,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利废产品质量。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火电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改造、能效提升行动等措施,不断降低单位发电煤耗,减少粉煤灰、脱硫石膏产生量。

  2、推动利废行业绿色生产,强化过程控制

  持续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利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重点利废行业实行规范管理,确保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机制,鼓励利废建材产品开展绿色标识认证。推进贵州省绿色建材采购供应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将利废产品及时入库,纳入政府采供清单;不断推进和利废类产品供需对接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利废产品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六)促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处置利用围绕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鼓励多产业协同利用。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炭、火电、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材、建筑、农业、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创全产业链、多途径综合利用新局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展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推动行业、地区和相关企业联动、促进跨区域协同利用机制的形成。在大宗固体废物集聚区域、乌江流域沿线等具备有条件地区,推进“公铁水联运”的区域协同运输模式,强化资源配置,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处置利用。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推进

  依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督促和指导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和利用企业切实履行好相关责任和义务。鼓励和指导有关地区和企业制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26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目标、措施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平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落实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支持符合国家有关税收减免政策规定的企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减免税优惠。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发展前景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备案、土地、环评、生产许可等行政审批、许可上给予支持。推动在市政、交通、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和乡村基础设施等政府性工程建设中,优先推广应用符合国内外现行标准的利废产品。

  (三)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综合利用资金支持,用好用足省级相关资金,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引导资金向综合利用产业流动。指导企业合理使用新型工业化基金,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纳入绿色企业范畴,给予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给予无偿资助或贴息补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积极性。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关键技术科技研发给予资金支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鼓励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债券产品、上市融资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实施,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筹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养和引进一批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围绕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培养引进一批促进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方面的技术人才。围绕绿色示范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团队。围绕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培养引进一批节能、降污、减排、节水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到2025年,遴选培育100支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团队。

  (五)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及“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资源,积极宣传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和重大意义,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方式。通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和典型案例,普及综合利用产品无害化、环保化相关知识,促进利废产品应用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分层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培训,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

  附件1:环境保护专篇

  一、概况

  “十四五”时期,随着“工业强省、新型工业化、工业大突破”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全省单位工业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逐年下降,“千亿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将逐年提高。但由于全省工业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以煤炭、火电、化工、基础材料等优势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电解锰渣、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也随之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约1.31亿吨,对全省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解决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隐患的治本之策,能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减少工业企业碳排放值,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全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促进贵州工业绿色发展。

  到202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比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载体是具体的工程项目,其中90%以上落脚点在建筑材料领域,尚有部分大宗利用途径在发电、充填、环保修复、土29地整治、土壤改良、复耕复绿等领域,因此,应按照建材行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要求,严格大气排放、噪声、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持续提升综合利用项目和运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进行分类指导,加大“小、散、乱”企业整治力度。

  (二)鼓励利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归口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保护和职业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和职业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依法处置)综合利用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四)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消纳量大的预拌混凝土、砂石、墙体材料行业分别按照《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规范条件》、《贵州省机制砂石行业规范条件》、《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进行项目备案、建设和生产运行管理,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

  (五)推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绿色运输,鼓励粉体固体废物使用密闭、运输设备和车辆,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全过程管理。

  二、环保依据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三、规划实施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

  (一)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是工业炉(窑)、锅炉烟气、臭气、粉尘等对大气环境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主要是生产废水;

  (三)声环境影响:主要是设备噪声与交通运输噪声;

  (四)固体废物影响:主要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四、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大现有综合利用企业技术改造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现有企业运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积极推进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变燃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加大治理和改造力度,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立工业项目,已经存在的企业要及时迁出。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取分流处理,同时工业废水采用分质分类处理方法。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生产过程产生的污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再送入园区或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若无法接入园区或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企业,其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直排限值。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汇入城市(镇)或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是使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布局,加强隔声、降噪等环保工程建设,逐步淘汰高噪声设备。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规划为贵州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规划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与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拟通过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大量消化粉煤灰、工业副产品石膏,以及部分尾矿、电解锰渣、冶炼废渣。通过发电对煤矸石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做燃料、饲料添加及有机肥料对酒糟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制烧结砖、高温好氧发酵后生产苗圃化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对城市生活污泥进行综合利用利用。

  对于赤泥、电解锰渣与部分尾矿(主要为Ⅱ类渣及危险废渣),由于成分复杂,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大规模产业化利用技术,通过采取“总量控制、无害化处置”以及其他经济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清洁生产,强调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减少单位产品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同时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重点产生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审计,倡导技术革新,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整体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五)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加强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控制土壤污染,强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管理。

  (六)其它环保措施

  对文物,视其文物价值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原地保护、搬迁保护和资料收集等保护措施。

  五、结论

  《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等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情况进行编制的,该《规划》实施后,将切实提高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综合利用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是促进贵州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